网站首页 >> 班主任 >>德育理论 >> 文明礼仪 润物有声 ——班文明礼仪活动专题教育总结
详细内容

文明礼仪 润物有声 ——班文明礼仪活动专题教育总结

时间:2021-08-28     作者:高勇【原创】

文明礼仪是班风建设的重点工程,而文明礼仪教育和培养关系到班级每个同学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班级文明礼仪的教育和培养如何开展呢?很多时候我们开个班会或是挂几个条幅的教育方式只是在一时一地的开展,热度一过,往往荡然无存,显然文明礼仪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觉得班级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每个阶段要有计划,注重细节和生活的融合,力争在细节上做文章,在现实中见成效。

作为毕业班,高三(2)班是学校的实验班,学生整体成绩相对较好,但高考任务重,学生压力也较大,平时活动较少,部分同学只顾学习,不太注重班级事务和学校活动的情况时有存在;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也由于各种因素产生不少小的矛盾和心理问题,自从高三在接过2班班主任工作后,我就把文明相处,礼仪待人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注重从日常管理和细节入手,开展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同学们的各项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甚至家庭等方面的点滴融合教育。

   生活无处不在,文明当然要如影随形,针对2班情况,班级文明礼仪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班级日常文明礼仪的教导

  学校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在班,所以班级根据学校安排2班主要在以下方面提出要求和标准指导

1、卫生整洁:环境的清洁是班级文明体现重要标志,班级实行小组负责,值日班干监督检查,努力做到人人爱班,处处清洁;学生每个人的个人卫也要生要注重清理干净,做到不在教室乱吃东西,注意保持室内清静,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环境。

2、服饰仪表:仪表的问题关乎到人的内心,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在校穿校服,其他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头发规整,没有怪发和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染指甲,杜绝穿背心、脱袜子、光脚拖鞋等。

3、尊师重礼: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行礼,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主动接授老师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多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不玩笑和讥笑讽刺同学,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同意等。

以上三者是文明礼仪的基础要求,在实践教育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要注重方式方法,随时因事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约谈交心,活动共勉,家校联动等。一年以来2班文明礼仪受到了同学的关注,每个同学都能逐渐反思自我,携手共进。

二、实践活动中的文明礼仪培养

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将来更是国家民族的人,因此学生在校外的文明礼仪表现也同样重要。对此班级通过演讲等活动开展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引导同学们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对社会生活中看见和遇到的不文明现象讨论,深刻反思,开展自我教育。

如在集会活动中,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全班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等。

在校外公共场合,如商场、街道、地铁公交等学生经常去到的地方,提示学生注意文明常识,出了交通文明,排队文明,说活文明外,对出现的新鲜事物及时跟进,如现在“共享单车”的不文明现象,同学自己也看到了新闻,也感受到了存在于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班级通过“社会正能量”等新闻评论节目的观看,一起大家思索,在“有声”的感化中,学生的社会文明意识得以提升。

三、家庭关系中的文明礼仪的熏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儿育女的摇篮,是培育文明美德的起点,一个学生的文明素养,礼仪养成,很多时候是和家庭熏陶密不可分。 因此,班级建立了2班家长俱乐部”,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中,共同协商教育培养好孩子的文明礼仪的习惯,从而促进了学业的不断逐步。

在与家庭联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家长共勉:

(一)夫妻和睦:要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男女平等。在互相体贴、互相照顾中,孩子自然得到感染,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气氛是最好的教育。

(二)关爱老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有要孝敬老人,关爱双方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影响,就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报答不尽双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双方父母要同等对待,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对待老人不嫌弃,不弱待,要把他(她)们放在尊贵的地位去对待。家有老人是儿孙们的福气和骄傲。特是老人生病或不在跟前的要和孩子一起关心老人,有时间常待孩子回家看看,经常打电话报平安,以示对老人的安慰。

(三)热爱子女,教育后代。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更是父母双方的重担。不能推给一方去管,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家庭整体品质、气氛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但要注意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一定要文明礼貌,不吵不闹不说脏话,给孩子铺垫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子女方法要得当,不打不骂不训斥,善于启发引导,多表扬少训斥,教育他们克服缺点、发扬成绩。

(四)邻里团结,和睦相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相处,和睦为贵,互相关照友谊为重。楼上楼下,动作要轻便;屋内屋外,不吵不闹;公共楼道,不挤不占不涂抹;保持公共卫生,不妨碍他人。见面要相互问候打招呼,“您好”、“早晨好”“谢谢了”等礼貌问候语应当常用,做到言传身教。

(六)勤俭持家,不吹嘘调侃。经济宽裕了不忘节俭,不在孩子面前总说钱的事情,更不能大手大脚随便花钱、损失浪费。给孩子买高档物品。防止使孩子养成奢糜浪费,玩物尚志,不懂得孝敬父母。 一个在物质上勤俭的孩子,往往在思想上就已经具备了文明礼仪的基础。

   四、教师的文明礼仪的身传

 我在日常教育学生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到公平、得体、有度。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在气质、自信、涵养上往往从给学生六线深刻印象。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在日常的管理、教育中特别注意对事不对人,注意公平得体,杜绝谩骂和讽刺等,努力使自身的形象就是文明礼仪的一个标杆。 

      以上是我在高三2班文明礼仪教育和培养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可以说文明礼仪教育不可一蹴而就,一个同学的文明礼仪培养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有自身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看,文明礼仪的教育永远在路上。

 

1630133960992545.png

1630133962684839.png

文明礼仪润物有声.docx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