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 精心提炼支架 追问构建精彩 ——“任性人生”和“将就人生”写作评析

    【模拟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东晋名士王子猷,在一个大雪之夜,兴之所至,连夜坐着小船去看好朋友戴逵,快到达时却随即转身回去了。有人不解,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很多人在旅游或者参加一些活动时,虽然现实不如预期,或者对活动本身不太感兴趣,但往往会说:“来都来了。”从而选择继续下去或者接受现状。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这是

  • 宝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4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时过境迁、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等成语,既可以用于描写“怀旧”,也可以用于形容“怀古”,这显示二者存在颇多相似点:都以特定的景或物为中介,其对象都不在当下,又都能让人产生怀念之情,等等。二者的明显差别在于“旧”与“古”:怀旧的对象是怀旧者亲历过的,而怀古的对象则超出怀古者的直接经验。陆游在沈园怀念的是曾经亲密的故人,而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昔人压根就只是跨越时代的传说。问题在于,没能亲身经历的“古”是如何可能

  • 宝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4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时过境迁、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等成语,既可以用于描写“怀旧”,也可以用于形容“怀古”,这显示二者存在颇多相似点:都以特定的景或物为中介,其对象都不在当下,又都能让人产生怀念之情,等等。二者的明显差别在于“旧”与“古”:怀旧的对象是怀旧者亲历过的,而怀古的对象则超出怀古者的直接经验。陆游在沈园怀念的是曾经亲密的故人,而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昔人压根就只是跨越时代的传说。问题在于,没能亲身经历的“古”是如何可能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二) 高二 语文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在哲学中,除了价值观念,最核心的就是思维方式问题。中西哲学的差别,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差别,而是类型上的差别。要把握数千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一) 高二 语文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最主要形态之一,是国家安全诸多变量中的最重要因素。在AI(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传统的网络文化监测主要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 语文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

  • 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 语文

    2024.1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曾经用一个法语转译词“媚雅”来概括一些流行词。流行的根源在于容易大量复制。很

  • 深圳市西乡中学2025届高一(下)市统测语文考前冲刺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商业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影音软件等新媒体平台,都在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创造出一种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信息获取已经从“大海捞针”进入“私人定制”模式。不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算法成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

  • 2023-2024学年度罗湖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这都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劳动者的变化,已不是蓝领、白领、金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当下,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增产,现代医学科技渐渐普惠大众,这都使更多劳动者的健康和营养得到保

  • (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艺术风格2.品读吟诵诗词,理解诗词内容3.学会作者的诗词写作手法,领悟诗词内涵4.品味诗词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品味诗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对诗词的鉴赏方法的学习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在这灿烂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一古诗文。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它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深刻。寥

  • 《必修)(上)第三单元任务:聚焦一点 叙议结合——“文学短评”写作指导

    一、课前积累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

  • (选修性必修下)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大意,梳理诗歌情感起伏变化。2.学会用知人论世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重点难点】体会诗人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学习流程】导入: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赞美李白的诗作既有庾开府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参军作品那种俊逸之风。注: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把李白的作品和魏晋南北朝时的庾信;鲍照”相提并论,可见,鲍

  • (选修性必修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读懂自然科学论著 把握逻辑语言表达

    【名言警句】1.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 ——童第周2.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 ——华罗庚 3.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4.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高尔基5.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冈察洛夫6.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

  • (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诵读古代经典散文 涵咏品味传统文化

    单元整体解读【单元导读】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散文作品的研习。该单元选取了两晋到明代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其中《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为教读课文,《项脊轩志》《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为自读课文。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民

  • (选修性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探索思想文化内涵 把握时代民族精神

    【单元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不断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语言、新的样式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

  • (选修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品味诗词之美,探索古诗之意

    【单元导语】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让我们从源头出发,顺流而下,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通过本单元的研习,可以增进对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了解。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

  • (选修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凝聚了5000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由此在教学中要以“立人”为中心,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强化诵读者对文字材料理解,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新课程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展开,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1.通过诵读,正音识字,规范语言。 诵读

  • (选修性必修中)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丰富的心灵世界 领会多样文化

    丰富的心灵·外国作家作品研习——选修性必修中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人文主题——丰富的心灵1.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2.开阔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语文素养】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2.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3.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分析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会诗歌意蕴。4.思考“文化走

  • 初高中语文衔接:新高一开学语文起始课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马上要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学年是高中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理念上与初中相比都有着质的变化,因此做好初高中衔接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在语文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学科认知、二是学习方法、三是预习任务。一、事预则立,笃志积学——做好认知上的衔接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并有以下特点。1.内容更加广泛、丰富从统编新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古今中外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从中国

  • 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一、说课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六说”的具体要求1、说课标主要说两点:(1) 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

共有5页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