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基于意义的学习——关于在线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考时间:2022-04-18 疫情突如其来,广州和佛山自4月11日起,全市中小学转入在线教学(有住宿条件的高三级除外)。11日傍晚的通知,已经有不少学生在返校的路上,于是当晚一顿忙碌!各种会议,各种通知,班主任、老师各种的忙!因为第二天就是网课,而这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有充分的准备。于是,尽管已经是第三次的网课了,但也依然是各种的痛苦,各种的“瞎”。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多的理由自然是“见不到人,课堂的教学很难开展”。是的,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我们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可用,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现在,疫情的管控,只能是“云上”,于是也就觉得是“云里雾里”,更是“雾里看花”。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有很多的无奈,这的确是要看到的。一是教学物资的短缺,包括网络、课本、练习册、学案、配套试题等等;二是学习的状态低迷,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等;三是信息技术的不足,包括主播意愿、主播技术、在线辅导功夫等等;四是全天候在线的累,包括居家带娃与主播的矛盾、没有日夜之别的作业批改与咨询、各种会议与疫情配合筛查等等;…… ……但,已经是第三次网课了,是应该有个经验的总结,以应对未来的各种可能,再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谁说网络教学不会是一种新常态或者说是未来的教学课堂形式呢?因此,在这里,稍微地作些浅显的总结。 01 首先,我们要改变教学的理念,最起码不能是传统课堂的照搬。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很难。现在听网课,常常看到的就是线下传统课堂怎么上,网课主播也是怎么上。比如,用“腾讯会议‘’工具,要求所有的学生开视频露脸,然后发布指令,或朗读课文,或个别回答问题,教师再点拨;或要求全体听教师讲课,作笔记;或要求动笔作答,再个别回答和点评,不一而足。又如,用“腾讯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更甚者,用托底的资源,直接要学生“观看”。以上这些,我们真的不能苛求再说些什么,因为这疫情之下的网课,真心不容易!但,就算是在线下的课堂中,有多少老师,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呢?是否这样会是合适的呢?我人个人认为,可能无关网课与否,更关键还是教学观念的是否改变。网课,在线教学,最现成的借鉴就是——翻转课堂。即时用微视频+学习手册【学案】+在线测试。理念就是“先学后教”。这些老师们并不陌生,关键可能在:我们对录制微视频不熟悉,或者说我们从来就没有试过录制微视频。更没有根据微视频,设计过学习手册【学案】。更关键的是,我们没有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融合的根本动力,也没有必备的要素“数据素养”。而本质上是: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学为中心,就是要关注学生想要学什么,能做什么,就是要以终为始,结果导向,逆向设计。 02 其次,我们一定要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真实任务中“打怪升级”。 现在的网课,也不是没有任务,其实美其名曰的任务,还是很多的,比如听讲、笔记、个别回答;又如教学的步骤任务,介绍背景,朗读课文,第一段理解……这些都是任务。问题是,这些任务能驱动学生去做么?尤其是主动去做。在线教学,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强逼不了,这时任务驱动的“驱动”真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基于真实的学习,基于需要的学习,基于意义的学习,就是网课设计的关键。我们要思考:怎样的任务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学呢?而且要一整天在无人监督的状态下不间断地认真学习?不能简单地只归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有思维梯度的学习设计,有生活趣味的学习设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学习设计,有升级打怪的乐趣的学习设计,是不是可以像游戏一样吸引学习者?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方向。 03 再次,要设计基于意义的学习,让学习与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有人肯定会说,学生们要参加中考或高考,我们是有设计基于意义的学习的。不错,是的。但这种基于功利的学习往往会动力不足,或者干脆是即学即忘。君不见,每年考完中考或高考,学生把试卷像雪花一样抛洒?君不见,每年期末考完,学生就找不到刚学完的课本和试题?我们可以责怪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但是,这只是学生的问题么?如果说上面的也算是基于意义的学习,那只能是外显的!内隐的学习意义,应该是基于生活的需要,或说基于生命的需要!当然,也有学生,中考或高考既是其功利的需要,也是其生活的需要——跳出其所处的阶层的需要!这样的学生,学习的动力十足,怎样课都是认真听而且竭尽全力地学因此,要想教学卓有成效,要想学生竭尽全力地学习,关键是要设计基于意义的学习——基于内隐的学习意义。说一千道一万,有效的教与学,关键还是教师!不觉,肩膀有千担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