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组工作 >>“双新”示范校建设 >> 罗湖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探究
详细内容

罗湖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探究

时间:2022-04-22     作者:干敏【原创】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研究


  1986年,斯佩伯和威尔逊在《相关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对话语交际与理解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导入这一言语交际活动的实质,本文以关联理论对与言语理解和成功交际的解释力为例,来探讨关联理论在语文教学导入中的应用价值。

  一、语文课堂导入是明示和推理的过程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根据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通过简短的言语和行为,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周庆元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将导入的功能总结为“指向、定调和收心、引趣、激情启思。”也就是说,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引领环节,课堂导入标志着新的教学情境开始形成,它为学生理解课文创设良好的语篇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系的过程,而语文课堂的教学导入是以学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在预设的语篇情境中,教师提供明示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关联期待,让学生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并且做出反应和推理的过程,因此,整个语文导入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一个成功的导入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关联期待,引发学生合理的反应和推理,使课堂交际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导入这个有一定长度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的已知信息为出发点,接收教师提供的新信息,当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发生冲突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求知欲,继而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将新信息转化为已知信息,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如果导入能够诱发新信息与学生期待的不和谐,就会让学生跟随老师不断调整关联期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课堂交际就能赢得成功。根据学生理解的不同心理过程,我们设计以下不同的课堂导入策略:

  (一)语义填充策略

  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话语会产生对关联的期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作为听话人的学生会不断寻找符合关联期待的理解,当教师提供的信息未能满足关联期待时,学生会主动调动认知语境去弥补语义信息的空白,使之产生新的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药》一文时,教师提问:“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必需品,那药还有什么作用呢?”待学生思考作答后,随之导入新课:“药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需要吃药,那么,还有什么情况也需要吃药呢?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危机四伏、面临灭亡的时候,也需要吃药,不过,这时需要的不是一粒粒物质的药丸,而是精神之药品、灵魂之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看看鲁迅先生为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开出了怎样的药方!”这样,由物质之药的期待延伸到精神之药的期待,打破了学生的原有期待,让学生自己对“药”的内涵做出了语义充实,切合文章的主题,从而让学生由问题自然延伸到文本,在轻松的状态感知文本深刻的思想。

  (二)排除歧义策略

  关联理论认为,听者在赋予语句单一的命题式这一过程中涉及对说出的句子解歧,即从语法赋予的几个语义表征中选择一个。因为单个词语或话语往往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只有一种解释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时候,听者就会根据认知语境推理出它认为符合期待的一种理解,当教师在导入过程提供的明示信息,打破了学生的原有期待时,学生会自觉调整自己的原有期待,获得一种额外的认知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于永正老师教授《祝福》课文中,是这样设计导入语:“提起‘祝福’,大家可能会想到‘祝福你,祖国!’、‘祝福你,妈妈!’之类的句子。这是‘祝福’指向某人某事表达良好的祝愿。其实,‘祝福’也可以作名词解释,指以一种旧俗,指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以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并且有的‘祝福’也会给人带来厄运,甚至死亡。这便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祝福’。”这例导入中,先对词语“祝福”做常规性解释,即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然后再引出不常规的解释,就是指一种旧俗,这对学生比较陌生,教师通过第二种的明示,使学生原有期待得到调整,进而对教师的后续明示充满期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文的内容讲解打下铺垫。

  (三)同义组合策略

  同义的组合策略是一种同义或近义话语的重复组合形式,通过语义的重叠或相互印证,来强调、增强文章的情感和可信度,使一些生奥难懂的知识或情感的理解变得轻松而直接。

  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囚绿记》的:“绿色,那是春天的色彩,小时候,我们背诵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也曾经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们也曾经欣赏过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桃红柳绿是春的象征,莺歌燕舞,是绿的旋律。绿色,大地有你,就有了让人心醉的气息;绿色,山河有你,就有灵动绝美的壮丽。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囚绿记》,一起随着陆蠡去寻找那动人的绿吧!”这则导入采用了两种语义重复的方式,一种是引用诗文诗句,另一种是近义词重复。首先,教师引用了三句古诗句,调动学生的已知信息,开阔了学生对标题“绿”的期待和联想,然后,运用几个近义词语“灵动”、“动人”、“心醉”,虽然这三个词语形式不同,但是都传达出春天美好清新的特点,让学生对“绿”的感知具体而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

 (四)反义组合策略

  与同义组合策略相反,话语的反义组合是利用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从反义的角度来组织话语,或者将话语中某些成分反义用之,组成正义反用或反义正用的言语表达方式,或者将语义相反的两种成分组合在同一话语系列,形成明显的反差,以得到强调、警示、讽刺的认知效果。这种策略从学生的原有期待出发,然后反其道而行,使学生的期待不能满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整自己的期待,对教师的明示信息做进一步的推理。

    例如教授《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给我们的感觉是阴森、恐怖、凄凉、可怕,特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让我们独自一个人路过坟地,想象一下便是不寒而栗。那么世界上有谁的坟墓能够成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呢?这处坟墓又美在何处呢?”这处导入中,首先强调坟墓的阴森、恐怖,与课文题目“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期待在语义上是相反的、矛盾的,这种语义上的矛盾冲突,及时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调整自己的期待,从而在设定的语境内容中寻找答案。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探讨了几种语义教学导入策略,为已有的导入方法提供了相关语用理论依据。随着关联理论不断发展和成熟,关联理论也能为中学语文教学导入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需要教师们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讨,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导入环节,让课堂绽放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何自然.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1).

[3]叶朝红.关联理论与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07(8).

 1650557884(1).jpg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干敏).doc

小课题申报与研究设计方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探究干敏.doc

小课题结题报告及成果评审申请书(干敏).doc

小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模板(干敏)2014018035118.doc

问卷.doc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