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三下学期汕头金中、湛江一中、东莞东华、广州六中四校语文联考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与“法”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功能,法所依靠的是社会强制手段,重在一定社会制度、秩序的建立和维护;而礼所依赖的主要是人们的道德自觉,重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人际关系的协调。儒家重礼,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普遍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如果不遵循“礼”的原则,人际关系中的其他道德要求也就无从谈起。 孔子所谓的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长期形成的人们立身处事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二是指夏商周三代以来形成的各种礼法制度”。而作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的礼,主要是在前一种意义上使用的,即礼仪之礼,也就是接人待物、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礼节、礼貌。礼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了的外在的道德要求,是人们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乃至社会秩序的标准和尺度。 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按照礼的要求行事,能够按照礼的要求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否则,如果心目中没有礼的约束,其言行举止不遵从甚至违背礼的要求,则与禽兽无异,人也就不成其为人。《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礼不仅是伦理道德的体现,也是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如果离开了规范和约束人们具体行为的“礼”,伦理道德也就无从谈起。 (摘编自杜振吉《儒家社会公德观:约之以礼,恭敬谦让》) 材料二: 为什么“葛优瘫”比端坐着安逸?很简单,求舒服、图自在几乎是人的本能。但是,在家可以随便,出门不可随意。当有人被任性遛的狗咬伤、被高空坠物砸中、被扭打司机的乘客连累致死,素质问题就不仅仅属于私人领域,而成了社会问题。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化”、更要管。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好比在松散的沙子当中,将道德的水分与制度的水泥、规则的石子混合,才能产出比花岗岩还坚硬的文明基石。 篮球明星哈登在上海骑电动车逆行;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喷泉广场,欧洲游客纷纷在池内泡脚,甚至直接进入水池中心……这些事例表明,文明素质的高低,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国家也无关,而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制度能实现对善的激活,也能实现对恶的规制,而且往往立竿见影。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可见,“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而且,这个“管”不能仅靠单摆浮搁单兵作战,唯有制度与制度连成线、织成网,那些“素质先放脚边,凉快了再说文明”的行为才会无处藏身。 然而,立规矩容易,将“管”挂在嘴边也容易,如何让纪律和制度落实到位,才是难点。比如,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虽然各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多困难;很多人无视公共场所禁烟规则,除了心存侥幸外,恐怕也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实在太低。一边是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利剑高悬,一边是违法违规的苗头屡刹不止,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诱使人们仿效那些失“礼”少“德”的无素质行为。 对整个社会来说,规则的落实效果,是展现文明水准与素质高低的标尺。在新加坡,乱扔垃极、随地吐痰、不冲马桶等都会受到五百至二千新元的高额罚款。在日本,插队、劝酒,甚至爬电线杆、出租车内呕吐都会遭遇重罚。所以,遏制不文明行为除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提高文明素质,管一时靠惩戒,管一世靠涵养法治意识。只有“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才能让文明内化于心,始于自发、成于自觉。在一些城市,为什么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霄壤之别,追根究底还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反过来,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的“挤出效应”,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助推文明“提速”。 (摘编自李敏杰《素质能管出来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可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 B.文明素质的高低,与名声、身份、是否来自发达国家无关。文明需要内化于心,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C.立规矩在实施中容易诱使人们仿效失“礼”少“德”的无素质行为及产生全社会对规则不敬畏等问题。 D.生活中人们对违法做法的“零容忍”行为有助于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素养、道德,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对此国人要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C.儒家的社会公德观——约之以礼,依然可成为当代人立身处世的借鉴、准则。 D.“管”可以出素质,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且比教化更能助推文明“提速”。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B.“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记·礼器》) C.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现已成为个人修为、立身处世的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有效提升国民的文明素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青白瓷 戴涛 书房的书架上,除了书,我还放了两件瓷器,在读书写字之余,总会看上几眼。为何会有这习惯,那还要从它们的来历说起。 十年前,我去一个中部城市,参加我们系统内的一个全国性会议,在会议间隙,和我同住一室的老刘(他来自江西,是我们系统里资格最老的一个部长)对我说:“老戴,听说这里的古玩市场特别兴旺,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对古玩根本没有兴趣,可既然老刘说了,也就随他了。 到了古玩市场,老刘不看字画不看钱币就看瓷器,十几家瓷器店一家家看过去,每到一家,老刘总能与店主相谈甚欢,然后店主总是盛赞老刘是行家里手,老刘的情绪便越来越高涨。 走进最后一家店,老刘扫了一眼问:“还有什么好东西吗?”店主愣了一下答:“哦,有,在楼上。”我们随店主上了阁楼,老刘弯腰从地板上的一堆资器里拿起一件:“这件湖田窑的香熏什么价?”店主又是一愣,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老板,您真是好眼力。”“快说,什么价?”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老刘把店主的一根手指按了下去,说:“交个朋友,我们下次还会来,一万元怎么样?”店主的情绪一下如老刘一样饱满了:“老板,听您的,您说了算。”老刘回过头来冲着我说:“怎么还愣着,快付钱啊。”见我不动,老刘一把将我拉到一边,说:“快买下,捡漏了,回头你真不要,给我。” 老刘这样说,我还能有什么话。我从包里掏出了银行卡,店主见了说:“我们这一行的规矩,只收现金,市场门口有银行可取现金。” 捧着买下的瓷器,我和老刘直接回了宾馆,关上房门,老刘一脸得意:“老戴,刚才不方便说,现在你听我慢慢说来,你知道我是江西人,可你知道产这香熏的湖田窑在哪里吗?就在江西的景德镇。”老刘见我面无表情,又继续说:“你看,这件香熏呈圆球形,上面网状透雕工艺精致,单色釉,釉色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就是人们常说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体现了宋瓷的筒洁高雅。再翻过来看,底部圈足内有典型的褐红色,这不是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口的东西,是什么?不瞒你说,湖田窑的瓷器我已经收集研究十多年了。” 老刘越说越激动,而我听到这瓷器是来自宋代时,即刻有些心潮澎湃了,因为我对宋代的文化艺术向来心怀崇敬,所以我不再让老刘说下去:“老刘,我请你喝酒吧。”老刘说:“当然要请,这香熏现在的市场价起码在两万元以上啊。” 回到家,我把香熏作为摆件放在了我的写字桌上,然后找来有关瓷器的书恶补了一下,觉得老刘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同时我对宋瓷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开始寻找上海的古玩市场。到了周末,我来到了全市最大的一家古玩市场,看了看它的布置图,便直奔三楼的瓷器区。一家一家看过去,店家清一色向我推荐号称是明清的瓷器,先不说其真假和价格,那种花纹那些色彩就让人感觉又土又俗,所以面对热情的店主,我一路面无表情,一路哼哼哈哈,当然我的眼睛一直在搜寻着纯净的青白瓷。 我终于在一家店里见到了一件入我眼的青白瓷,这是一把高约十五厘米的执壶,造型古朴,釉色白里透青,但不闪眼,给人以温润感。我故作漫不经心地问:“这壶怎么说?”店主回:“这是宋代的,您想要?”“随便问问,我看到不了宋代,应该是高仿的。”店主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我是从朋友那里拿的,进价就是五千元。”“如果你六千元肯卖,我要了,我不关心年代,我喜欢它的釉色和形制。”店主点头。 这样我就把执壶带回了家,我在书架的左上角腾出一块地方,把执壶和先前那只香熏一起摆在那里。当我到书架前取书或放书时,便会对着这两件瓷器看上一会儿,可每次我似乎只能在执壶身上感觉到来自历史深处的淡雅与宁静。 后来,一个朋友来我家,见了这两件瓷器问:“真的假的?”我说:“不知道。”他说:“我帮你送博物馆用仪器测一下吧。” 测试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执壶形成于宋代,香熏为现代。 再后来,接到江西老刘的电话,他说有人托他收宋代景德镇的香熏,开出的价格是三万元,问我卖不卖。我说:“不卖。” (有删改) 文本二: 小小说的创作过程、心理机制与长篇、中篇小说完全不同。小小说可以说是灵感的产物。长中篇小说需要严谨的拼图构思和创作提纲,以及长期的生活、情感积累与哲理思考。而小小说常常是一闪念的心灵火花,一个顿悟、一个联想。评论家吴秉杰先生甚至提出:小小说是一种“闪光的艺术”。小小说的“闪光点”和读者的“兴奋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就形成了在心灵、精神层面上的互动和共鸣。 (摘编自任晓燕《我们为什么读小小说》)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从店主当时的反映及最后对香熏的测试结果看,“两根手指”意思应该是两千。 B.小说中“我”找来有关瓷器的书恶补了一下,对宋瓷也产生了兴趣,但并不足以使“我”确定所买的执壶是真品。 C.老刘自称研究湖田窑的瓷器十多年,但买来的香熏只是高仿品,这就揭示了古玩市场“水很深”的主题。 D.在审美情趣上,小说中的老刘更偏向产地的名气,偏爱精致、高雅,“我”更注重古朴、温润、淡雅与宁静。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平时有对书架上的两件瓷器“看上几眼”的习惯,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叙写两次购买青白瓷的经过,前后对比鲜明,有买的过程的对比,有两件古玩的对比,有店主间的对比。 C.小说结尾处交代了两件物品“测试的结果”,此情节出人意料,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也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小说刻画老刘主要运用对话描写,辅以“我”的侧面衬托,塑造出一个知识丰富、热心但自作聪明的形象。 8.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6分)
9.文本二提及“小小说是一种‘闪光的艺术’”,是“一闪念的心灵火花,一个顿悟,一个联想”,请结合内容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种“闪光的艺术”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 八月,孙权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时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禹到,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权退走。 二年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丞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适使二部惊合为一,何所威镇乎?”促敕轨,以出军者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以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败没。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与比能合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B.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C.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D.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而太祖爱之”的“爱”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中的“爱”意思不同。 B.大赦,是国家对一定时期内某些种类或一般的罪犯实行普遍赦免,既赦其罪,也赦其刑。 C.“权退走”的“走”与“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的“走”意思相同。 D.壬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干支除了纪年外,还可用来纪月、纪日。文中是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曹叡小的时候就受到太祖的喜爱,经常跟随左右参与各种事务。魏文帝驾崩后,曹叡登上皇帝位,并大赦天下。 B.孙权攻打江夏时,朝中大臣想发兵救援。但明帝认为,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与文聘对战,不会占有优势,因此不同意增援。 C.明帝认为,有些儒官不称职,这对传播儒学是不利的,下令必须通过选拔的博学之士来担任侍中、常侍的职位。 D.毕轨出动兵马想威慑比能,警告步度根,明帝却下令不让毕轨越过边塞到句注一带,诏书送到后,毕轨遵旨照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训导未治,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4分)
(2)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4分)
14.魏明帝尊重儒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祥。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词和秦词都描写了春景,前者描绘的是暮春之景,后者是盛春之景。 B.两词表现了花儿的不同状态,可见欧词是伤春之作,秦词是颂春之作。 C.秦词中的“收尽春光”为下文做了铺垫,下面几句具体描写美好的春光。 D.欧词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典雅,秦词的语言风格较偏向于活泼和口语化。 16.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子这个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客至》中,描写所居草堂环境幽美、生活恬淡闲适的两句诗是“ , ”。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感叹世态人情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要在京城过着寂寞无聊的客居生活。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稠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一系列 ① 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批批充满壮志豪情、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有志青年的艰苦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活跃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抢险救灾、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用稚嫩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 。对于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朋友来说,要把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传承下去,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 ② ,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 ③ 中创造业绩。 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广大青年朋友更应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民立场,加强理论学习,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研究分析发展规律,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增进本领、增长才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结构基本相似,语意连贯,与之构成排比句。(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们常见的粽子基本都是采用糯米作为主料。糯米是一种非常有黏性的稻米,据说在古代没有发明水泥时,人们用煮熟的糯米作为砖瓦的黏着剂,浆糊也是糯米熬制以后制成的,可见 ① 。其实,糯米本身比大米要好消化,但是如果裹了油脂或者放凉了,就很容易引致腹胀腹痛。胃肠道疾患者及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儿童突然进食大量粽子,极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粽子美味,却不能多吃,真难受!别急,其实只要食用方法得当,我们依然可以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享受美味。 首先,食用粽子不可过量,尤其切忌图省事而餐餐以粽果腹。其次,粽子应趁热吃,且应避开空腹及睡前两小时食用;可多搭配些凉拌或做成汤的时令蔬菜,如凉拌黄瓜、番茄、金针菇;冬瓜、丝瓜汤等。餐后再添份水果最好,这样不但营养均衡,也可帮助胃肠蠕动,避免因吃食用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不过 ② ,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吃粽子时还可配合 ③ ,醋酸有利于糖和脂肪的代谢,防止体内脂肪过多堆积。此外,吃完粽子后喝点绿茶或乌龙茶,也能起到很好的解腻效果。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B.我们一行六人跋山涉水,历经4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 C.同学们,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积极奋进的班集体。 D.热情好客的老乡非得留下我们吃晚饭,真是盛情难却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1月1日,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以“归去来兮”为题发表演讲,在此次演讲中,颜宁在概括描述完自己从清华到普林斯顿再到深圳医学科学院的人生经历之后,总结了人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吸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第二阶段是证明,努力工作获得认可;第三阶段是输出,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 这如同树的生长,枝叶无限伸展的高度,是来自向下扎根的深度。果实或绿荫的存在证明了泥土下力量的巨大。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才使人与自然的生态呈现出活性。 以上材料中颜宁的总结不只适用于做学问、搞科研,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人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或处事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