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复习 >>历年模拟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广东专版
详细内容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广东专版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1684166179219786.jpg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零添加”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招牌。不少企业频频打出“零添加”的旗号,如某品牌的果汁强调不加水、不加糖、不加添加剂,另一款山楂果汁标注“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色素”。不少顾客也真信这一套,零添加的产品往往卖得多卖得快。

“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就是食品中没有一点添加剂。然而,无论从事实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都不严谨,经不起推敲,而且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都含有添加剂。

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纯天然的才是最好。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人类食品最古老的添加剂就是盐,也就是把肉类用盐腌起来,以避免腐坏。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

零添加既不科学,也是在耍噱头,甚至是为了安抚消费者的促销手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从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来看,今天世界上几乎没有食物不含添加剂。

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中国只批准了2000多种,不到十分之一。这些食品添加剂有很多种类,如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膨松剂、增香剂等,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肉毒杆菌可以产生剧毒的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就有可能因肉质腐烂产生肉毒素而危害人。

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了食品标识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规范“零添加”标注同样被提及。但是,目前食品企业标注“零添加”并不算违规,因而很多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而标注“零添加”。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糊弄消费者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添加剂的食品说成是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等。这些食品微生物本来就很难进入,所谓“不含防腐剂”就是一种营销手段。

消费者需要真正关心的是,食品添加剂是否为食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摘编自张田勘《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材料二:

最近,食品安全领域“风波再起”,一系列打着“海克斯科技”名头的“食品造假”内容在网上疯传。其中,酱油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问题,尤其是其中的防腐剂问题,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些网帖声称,某酱油巨头企业在国内售卖的产品含大量食品添加剂,而该公司在国外售卖的产品却是“零添加”,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质疑该企业在执行“双标”。

2022年9月30日,该企业通过其官微发布声明称:“部分短视频账号借*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话题,利用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和恐慌”,同时表示自己也有“好吃不贵的零添加系列”酱油。

不过,事件并未因此平息。10月4日,该企业在官微二次回应:“世界各国的正规食品企业都会依据法规标准和产品特性,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按规定标识清楚。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都是误解。”

针对人们关注的“酱油争议”问题,10月5日,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在官网发布声明。声明中指出:“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

事实上,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其实可以丰富我们的食物选择,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口味或营养的需求。此次网络上的食品添加剂“盛筵”炒作“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固然是妖魔化食品添加剂,但在“妖魔化食品添加剂”这方面,这些大肆宣传“零添加”“不含防腐剂”的食品企业也是"功不可没”。哪怕是这个时候,相关企业的声明中还在宣传“零添加”系列产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零添加”产品或许意味着较高的溢价。但反过来,针对此类产品的每一次宣传,也许都会在特定的时候,反噬生产者乃至整个行业。 

 

 1684165815944518.png

  

               某酱油配料表对比

                                                                                                                                                                                                                                             (摘编自科普中国平台《“零添加”真的更好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现代社会的食品要经过生产、收获、储存等多个精密流程,加工程度复杂,它们或多或少都含有添加剂。

B.防腐剂、膨松剂、增香剂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它们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在工艺添加中必不可少。

C.网络上对食品添加剂的“盛筵”炒作,其本质是将食品添加剂妖魔化,从长远来看于整个食品行业不利。

D.食品标注中“零添加”的概念具有含混性,消费者的理解与企业的标注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相关争议事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一大目的是让食品的营养充分发挥,“纯天然"作为衡量食物价值的唯一标准不够合理。

B.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物的多样性,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不同食品的消费需求。

C.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食品标注内容问题,发布指导性法规,尝试以文件的形式规范食品行业中的标注乱象。

D.世界各国的正规食品企业都会根据产品特性与标准,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按规定标识清楚。

3. 下列生活中的场景,最符合材料一表述内容的一项是(3)                       (      )

A.面对微信群中的“添加剂恐慌”文章,小张耐心地向父母进行科普,指出任何食品都含有添加剂,因此不必恐慌。

B.小丽在超市看到一款果酱标注“不添加防腐剂、色素”,虽然价格比一般的品牌贵,但她毫不犹豫选择了购买。

C.思思喜欢在家下厨,每逢周末常与朋友约饭聚餐,为了给菜品提鲜,中和味道,她有时也会加入少许的蚝油。

D.阿华购买的果汁产品因添加剂问题引发争议,相关公司近期屡在社交平台公关。为了保险起见,他不再购买相关品牌产品。

4.以下是三款食品的配料表,请结合材料观点,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宣传的一款产品,为其设计外包装上的广告词。要求:①尊重消费者,符合材料中的相关规范与伦理要求;②突出产品特点,具有一定吸引力。(4) 

 

1684165738599.jpg

 

                                                                                         

                                                                                         

                                                                                         

                                                                                         

5.近年来,“无糖”“零蔗糖”概念在食品行业盛行,但有记者调研发现,很多品牌表面上打着“无糖"“零蔗糖”的旗号,实际上却用了同样可能引起健康问题的结晶果糖、乳糖等。面对消费者对此的质疑,部分商家表示,产品都是完全遵守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无糖饮品在标识上也并没有涉及敏感内容,因此这样宣传并不违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行为的看法。(4)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豆杉——灾祸与福祉

祁云枝

是那首著名的古诗,把我领到园子里的一棵红豆杉下。

刚刚毕业,学植物学专业的我,忙着把书本上的名字和大地上的草木一一对应。我找到了胸牌是“红豆杉”的大树。羽毛状精致的叶子,纷纷用光亮的浓绿,摇晃我的惊喜。当红艳艳的果实映入眼帘时,心底有个声音却说,王维绝不是手执这种果实,吟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尽管,这种红果,配得上一首首好诗的赞美。

红果比黄豆大点,像袖珍灯笼,更像小口大肚的杯子。润泽的红色杯子里,盛放着一粒褐色尖顶的果实,傍着墨绿的羽状复叶,齐刷刷地举杯,像是在集体庆祝。这红色肉质的杯子,植物学上称之为假种皮,是鸟儿取食的灯塔。它莹泽如玉,一触即破,继而会流出鲜红色微甜的液汁。这样长相的果子,当然不易采撷,自然,也难以记挂相思,它比思念腐烂得更快。

这红豆杉举出红艳艳的杯子,是要和我碰杯吗?不久,我便悲哀地认为,它们是在为自己的同类祭奠。

在云南林业系统供职的大学同学告诉我,“紫杉醇”的消息一出,他们家乡的红豆杉最先被荼毒。他说,当地人像疯了似的,为了一公斤一元的收购价,纷纷把手伸向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红豆杉。他去山里做调查时,看见到处是运送树皮的马帮和拖拉机。村民剥下一堆树皮,就估一下重量,看能换多少钱。无论是大树还是粗不过手腕的小树,无一幸免。若是遇上高大植株,村民够不着树干顶端的树皮,就用锯子放倒大树来剥。刚刚伐倒的红豆杉,截面鲜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干枯后逐渐变黑。

顽强的红豆杉,剥皮后叶子一两年内都不掉落,只是叶色由绿转黄。千山万壑中,体无完肤的红豆杉,看起来依旧挺拔。白花花的树干顶端,金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摆,恍若凄美的经幡。那两年,红豆杉分布最密集的滇西横断山区,春夏秋冬,黄叶成片,像群山中游荡着的黄色魂魄,触目惊心。

村民剥皮,树皮贩子收购,加工厂生产半成品,合资企业提纯,最后流向国际市场。这个利益链,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就一寸寸绞杀了滇西北漫山遍野的红豆杉。曾经翁郁的群山山脉,满目疮痍,终成荒山废墟。树皮贩子从山区一元收来的树皮,拉到丽江后价格变为每公斤十元,拉到大理后能卖十五元,到昆明后又涨到二十五元。获利最大的是加工企业,他们从树皮中提取紫,王销往美国后价格最高达每公斤二百万美元。之后,国际市场上,紫杉醇的价格持续飙升,最高时曾卖到天价一克两千美元。

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其实非常低,仅为百分之一左右。有人算过一笔账,提取一公斤紫杉醇,意味着大约四千棵生长超过五十年的红豆杉遭狭。其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红豆杉已经立法保护,药源地,便瞅准了中国。

2001年7月,云南最大的一株红豆杉被剥皮。这株红豆杉的树龄四五千年,胸径两米六,需要六七个人才能合抱。村民刘某用了四天时间,剥下四五百斤树皮,卖了四五百块钱。

“狂风吹我心,西挂成阳树。“看到《南方周末》上的这则消息时,我的心和树一样痛,身体里似有无数愤怒和疼痛的石子猛撞,却无处投掷。我该把石头投向谁?

红豆杉躲过了二百五十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却躲不过人的欲望。古老宁静的植物,无论生命多么长久,身材如何高大,在会使用工具的文明人面前,也脆弱单薄。山民们大锯一响,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红豆杉,在一分钟内,生命便戛然而止。

树木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乐彼之园,爰有树檀”(《诗经·鹤鸣》)。当人类的进化尚处于早期的猿人阶段时,红豆杉已高大葳蕤,是猿人纵跃攀缘、增智栖身的场所。而当人在森林的滋养中野性渐失、理性渐长,林木最大的受益者,却恩将仇报,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凶手。

其实在1999年9月,红豆杉就迎来了立法,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严禁采伐、运输和买卖。但是,自1992年始,八九年间,我国西南红豆杉种群已经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中的三百多万裸红豆杉,绝大部分已被剥皮致死。

红豆杉,也叫紫杉,国际公认的濒危树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世界红豆杉储量的一半,分布在我国的云贵、江浙、广西、福建等地,西北也有少量分布

春天来了,这里的红豆杉却躺在血泊里,永远看不到了。

动物学家迈克·米兰曾经说过,保护大兀鹰及其同属,并不在于我们多么需要大兀鹰,而在于拯救它们,需要人类必要的品质,因为我们正需要这些品质,来拯救我们自己。

是的,和红豆杉一样亟待拯救的,还有人类自身的品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文章开头以“那首著名的古诗”引人,并结合王维《相思》具体诗句来表达对初见红豆杉的欣喜,为下文情感变化作铺垫。

B.文章耗费大量笔墨描写红豆杉产业加工过程,反复强调每一阶段的价格变化,旨在揭露资本侵蚀下人心的腐化与变异。

C.文章援引《诗经·鹤鸣》中的诗篇原文,在朴实的叙述中增添古典文化元素,意在描绘一幅自然和谐的原始生态图景。

D.文章引用《南方周末》的消息报道,以新闻的典型性凸显出红豆杉命运之不幸,也使得作者的正版悲愤之感来得合情合理。

7.关于文中谋篇布局的相关写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文章中善用相差巨大的数据造成对比效果,如“几百上千年”与“一分钟内”等,目的是表现自然物种的脆弱特性与人类群体的欲壑难填。

B.文章对红豆杉被伐事件的记述来源于他人转述,以“大学同学”之口向“我”诉说,使文段叙述风格冷峻真实,侧面突出村民的残暴与疯狂。

C.文章对红豆杉的外形进行了多种色彩复合描绘,而着笔树干由红变黑、树叶由绿转黄,则是在自然形态变化的背后暗指其凋零殆尽的命运。

D.文章最后两段语言表达简朴凝练,以动物学家迈克·米兰的话与作者的总结感叹收束全文,使结尾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含蓄隽永之感。

8.作者的这篇文章人选杂志时在栏目中被称为“生态散文”,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

                                                                                         

                                                                                         

                                                                                         

                                                                                         

9.通常而言,对事物的科普说明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但本文在谈论红豆杉时,却在接近结尾处才对其进行科普说明。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能否放在开头?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甄权,许州扶沟人。以母病,与弟立言究习方书,遂为高医。仕隋为秘书省正字,称疾免。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得挽弓,权使殼矢向圳立,针其肩隅,一进,曰:“可以射矣。”果如言。贞观中,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朝散大夫,赐儿杖衣服卒,年一百三岁。所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传于时。

立言仕为太常丞。杜淹苦流肿,帝遣视,曰;“去此十日,午漏上,且死。"如之。有道人心腹懑

支持]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许胤宗仕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胤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式德初累进散骑侍郎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宗疗视必愈。或劝其著书贻后世者,答日:“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壁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它味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著书也。“卒年七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方技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

A.即以黄着/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B.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C.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D.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擢义兴太守/武德初/累进散骑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寻”意为“不久”,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中的“寻”的含义相同。

B.“太常丞”是太常寺的重要官员,太常寺是古代封建王朝专门设立以掌管礼乐的官署。

C.“陈”指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一族的姓氏作为国号。

D.“关中”,地名,指“四关”之内,易守难攻,例如《过秦论》中“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甄权妙手回春,诊疗手法娴熟。鲁州刺史库狄嵌受风寒侵袭,肢体僵硬无法拉弓,甄权让他使劲持弓而立,仅仅施了一次针法,便霍然而愈。

B.甄立言医术高超,观察由表及里。他奉皇帝之命去为杜淹诊视,准确预测了其寿命期限。道人受疑难症困扰许久,他随即精简施治,药到病除。

C.许胤宗救死扶伤,思维灵活通达。王太后中风麻痹,无法正常饮药,他创新诊治疗法开展治疗。关中瘟疫肆虐下他不畏传染风险,积极救助。

D.许胤宗长脉学,态度务实严谨。他主张治病要寻其根源,精思专意。他认为脉象复杂,仅靠文字难以正确完整传意,因此拒绝为后世著书。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

                                                                                         

                                                                                         

(2)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臀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

                                                                                         

                                                                                         

14.清代医学家叶桂认为:“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请你结合文中三人的事迹,谈谈他们如何综合体现"立德”“立功”“立言”的良医标准。(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1516题。

劝农(节选)

汤显祖

【排歌】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提壶叫,布谷喳。行看几日免排衙~。休头踏*,省喧哗,怕惊他林外野人家。

【八声甘州】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塍春色荔苴。趁江南土疏田脉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

【注】①《劝农》选自《牡丹亭》,主要描写了南安太守、杜丽娘之父杜宝下乡劝农的场景。劝农,古代官员春季到地方巡视、劝课农桑的一种文化活动。②排衙;长官排列仪仗,接受属员的参谒, 坐堂办事。③头踏; 古代官员出行时排在前面的仪仗队。④幕苴(la ju) :阑珊, 衰减。

15.下列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炊烟一缕斜”侧写竹篱茅舍的酒旗迎风轻扬,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

B.绿色的田野如诗如画,细雨如酥飘洒,宛如一片太平世界的桃源乐土。

C.曲中写下乡官员担心农民不够勤奋卖力,名为“劝农",实为“误农”。

D.本曲写春和景明的劝农图景,从剧情顺序来看,应在《游园(【皂罗袍】)》之前。

16.汤显祖是一位善于描摹自然的剧作家,本曲的内容与《游园(【皂罗袍】)》都有大量描绘自然的笔墨,其描写内容与创作意图上有何区别?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君主提出了“十思”的具体要求,其中,以江海河流为喻的一句

                ”,与成语“网开一面”有关的一句是“                        ”。

(2)王维的《山居秋》中“                                      ”两句是反用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达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

(3)古诗词在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思时经常以“窗”为视角,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神州大地上决出了与贫困鏖战之胜负,通过百年的奋北,使千年梦想圆于今朝

这是一个   ①    的数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这意味着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这是一段    ②     的征程。从大兴安岭到秦巴山区,从黄土高坡到云贵高原,从武夷山区到乌蒙山区,从大别山区到吕梁山区,“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是主战场”。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纵然高山阻断、大河阻隔,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

这是一种   ⑧    的记忆。最难走的是上坡路,最关键的是最后一程。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刺关头,为什么执着地向贫困堡垒一次又一次冲锋?为什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反而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村子里有了第一座厕所,穷乡僻壤建起了产业园,闭塞的山区驶来了高铁……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一次次翻天覆地的生活蝶变——成为“人类历史最伟大事件之一”的生动注脚。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古蜀国是一个什么国家?此前,许多人认为,秦并蜀之前为古蜀王国的传说时代,甚至有人断言古蜀国并不存在。后来,根据《华阳国志》对古蜀历史记载以及甲骨文里的线索,   ①     在考古人员看来,广汉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填补了早期巴蜀文化的空白。

有专家学者在相隔千里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找到了古蜀国和中原地区商文明的关联线索。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一个字,上面形似眼睛,下面类似虫子,经过识读和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古蜀国的“蜀”,表明当时中原地区跟巴蜀地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甲骨文中对于“蜀”字的解读,   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甲骨文中被识读为“蜀”的这个字跟古蜀国的“蜀”没有关系,更非指四川的蜀地,其代表的是其他地区。

在记录中国古代神话的《山海经》里,有屹立于东方和西方的“扶桑”“若木"神树。三星堆的巨大青钢神树,把古代中国“宇宙神树”展现出来,成了远古神话最直观的“实物样本”,完美诠释了千载传唱的关于“神树""十日”和*太阳鸟"的美丽传说。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金杖,上有鸟、狂尼箭、鱼、戴冠人头像的图案。考古学家认为,       ,可能与传说中的古蜀王十鱼凫王有关。三星堆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不仅在黄河流域鲜见,而且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上的图腾判然有别。我们由此可见古蜀王国对“众神”极具想象力的艺术表达。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C.聂将军收到了电报,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D.正值“五四青年节”,广大团员纷纷开展志愿活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1926年,鲁迅创作了小说《孤独者》,小说主人公魏连殳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踏然神伤地品味孤独。这个故事表明,当时的中国远不具备让青年人作为自由个体服务于社会的环境。

1950年,电影《和平保卫者》问世,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内残余势力与国际不安定因素,主人公沈营长面对来之不易的胜利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拿起武器守卫珍贵的和平。

2022年,励志歌曲《孤勇者》走红,一句“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以平凡英雄、背后英雄的角度,还原出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并非正统意义中的无名英雄形象。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及“国之大者”。他指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可能不一定是某个人,可能是某个群体,也可能是某种意识,某种担当。你如何理解“国之大者”的内涵?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后雄不少于800字。

 

2023广东专版 语文 参考答案.docx

2023广东专版 语文 参考答案.pdf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广东专版.docx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广东专版.pdf

“国之大者”写作辅导(2023适应性考试).docx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