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书才是学语文的第一秘诀期末考结束,有家长拿着小孩的成绩单来询问:“陈老师,小孩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有没有适合推荐的课外书,我让他假期读一下,提高一下语文成绩。”当这种时候,一方面我很敬重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另外一方面,我是感到很惭愧的。因为在我学语文的过程中,其实很少有机会阅读到课外书的。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就几乎找不到特别想要推荐给青少年的书籍。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走进新华书店,刚进门的一大片书桌上,堆满了很多书,定睛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教育部推荐基础教育必读书目。我当时感到汗颜,感到自卑,不想让别人知道那些书我都没有读过。我拿起一本跟旁边的同学说,这本书应该不错,怕是买一本回去读读。同学说,你怕是傻,这有啥读的,我小学时候就读过了,你还要回忆小学时光吗?那时,我的脸在发烧,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袭上心头,他们小学时候就读过那些书了,而我却还是第一次见,想想都恐怖,以后要和这些人在一起读书,岂不是我要落在最后了。 所以,当家长向我询问给孩子推荐什么课外书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语文成绩的时候,我内心的尴尬和当年的窘迫是多么的相似。因为我不想承认我不知道推荐什么,我又不想让家长失望。于是我只能说先买那两本来看看吧,下学期课本上推荐的就是这两本。但是推荐完之后,又觉得有点点的失落,总感觉没有把我所掌握的精髓告知家长。
这几天,我一直在回忆,在思考,我当年学好语文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我最先否定的就是课外书,因为我的求学生涯中,课外是几乎没有书的,甚至课内都没有书。因为我们那时候义务教育的教材不是免费的,有些年份交不上书费就不发课本。所以到现在,在我初三那年把课本借给我复习的那位同学,我依然感激涕零。所以,在除了课本之外很少看过其他书的人,怎么可能会认为读课外书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呢?
那是不是课上认真听讲呢?这一点,我认同,但好像也不是我的秘诀。 小学时,我的语文老师不怎么喜欢我,我也不怎么喜欢他。可以说,要不是我的成绩总是全班第一,我估计小学读不完就被他开除了。所以,如果我说我那时候听课有多认真,肯定是骗人的。 初中时,因为我比较好动,同时有点嘴欠,随时会用一些名人名言反怼老师,所以,老师也不怎么待见我,我自己也时常因为一些小的违纪被老师训斥,还随时因为考试提前交卷而被老师训斥,所以也没有多少关于认真听讲的记忆,可能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随时在课上被老师批评。
到了高中,开始明白听课的重要性了,可是我们高中三年换了三位语文老师。并且也没有多少关于听课的记忆。 第一位,刚参加工作,胆怯加上羞涩,上课总是用书拦着自己的脸或者背对着我们,大家听课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到了高一下学期,在其他同学的撺掇和怂恿下,我提笔给校长写了一封长达六页信笺纸的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我们换一位语文老师。 高二时,我们迎来了我们的新老师。第一节课给我们讲《诗经》,一连引用了好几句子曰,又是思无邪,又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是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当时真的惊掉了我的下巴,这个老师好博学啊。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位老师后面就没给我们讲过几堂课了,有些时候上课的时候没来,有时候来了布置点任务给我们就开始打瞌睡了。精通时事的人说,他是打麻将回来。 到了高三,我们又迎来了一位新老师。第一天来,他就让我们把学校征订的复习资料收了丢掉。我们好高兴啊,感觉就像旧社会的人民瞬间推倒了三座大山一样。正当我们弹冠相庆,奔走相告之时,新老师又抱着更厚的复习资料走来了。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暗无天日的刷题岁月。对这个老师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试卷很多,每天三套都不带重样的。他改试卷很快,选择题只需要判完对错就直接给分,准确无误。我现在都还想学这一技能,可惜悟性不够还没有学会。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我也没有多少关于提高语文课听课效率的经验,或者说我其实听过的语文课很有限。 那到底什么才是我学好语文的秘诀呢?思来想去,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在听了很少的课,几乎没读过课外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语文成绩(中考120分满分考了111,高考150分满分考了130),是因为我有背书的习惯。
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小学时候开始,背书就很厉害,而且也比较痴迷。那时候背完老师交代的任务,就可以提前回家,我几乎是第一个离开教室回家的人。有一次,老师直接布置了一下午的背书任务,背完就可以回家,我半节课就背完了,背着书包兴冲冲回到家,结果被揍了一顿,因为父母觉得我逃学了。直到父母提着棍子赶着我回到学校,向老师打听清楚了才放过我。那时候,也没有其他书,就背课本。语文课文背完了,就背课后练习,背生字词,语文背完了,就背数学,数学背完背自然(现在好像叫科学),背完自己的就背哥哥的,就这样一路的背。一度疯狂的时候,我还去背字典。也许是因为背书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所以每次期末考试结束,老师都会哪怕不情愿也会给我一些好脸色。
也不知为何,我对背书有着莫名其妙的兴趣,只要认为好的句子,都会被下来。在初中的时候,一次考政治的考场上,监考老师正好是政治老师,老师因为无聊,就在黑板上写字,我就一边看老师写字,一边做题,一边感叹老师的字写得漂亮,一边期待他写点对做题有帮助的内容。当然,他没有写什么关于政治的内容。他在黑板上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时候我一下子被震撼了,怎么还有这样美的句子,就开始背。后来他还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都背下来了。可是我的政治试卷却没有做完,考完试被他叫去办公室,狠狠抽了三鞭子。我心里还在愤愤不平,谁让你监考的时候还要写字。 甚至,在看电视的时候我都在背书。我现在还记得,以前播放《神雕侠侣》的时候,我记住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看《张三丰》的时候,记住了“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有一次,是看一部讲明朝时期的故事的电视剧,记住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上课上到这首诗的时候,老师问作者是哪个朝代的,结果因为那部电视剧的影响,我就说是明朝,结果又挨了一顿训斥加白眼,老师觉得我是存心捣乱。从那以后,我也明白了一点,影视剧的编剧其实也是良莠不齐的,竟然有人把清朝的诗句放进了明朝的剧本,我开始会质疑了。
小时候,除了课本之外,很少看过一整本的书。但是零零散散地背了很多名言警句,我总是能够脱口而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成为了我写作文的重要素材,其实也成为了我重要的思想内核,以后思考问题,观察世界,都会受到这些经典言语的影响。 所以,学语文的秘诀,就是背书,第一背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自认为课本上写的很精彩的内容,这是第一位的。其次,《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这些经过时间淘洗和检验的经典作品,也可以作为背诵的内容。再有,《成语词典》,《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类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背诵的选择。这些是学语文旳根,根深才能叶茂,根正才能干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