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复习 >>高考动态 >> 2024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调整(预测)
详细内容

2024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调整(预测)

时间:2024-02-12     【转载】   阅读

22.jpeg

 


题号

类型

分值

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l(518)

1

选择题

3


2

选择题

3


3

选择题

3


4

选择题

3

主观 ➪ 图文转换(少1分,原来4分)

5

主观题

6


二、现代文阅读II(417)

6

选择题

3


7

选择题

3


8

主观题

5

分值多了1分(原来4分)

9

主观题

6


三、文言文阅读(520)

10

断句

3


11

选择题

3


12

选择题

3


13

翻译

8


14

主观题

3


四、古代诗歌阅读(29)

15

选择题

3


16

主观题

6


五、名篇名句默写(16)

17

默写

6


六、语言文字运用I(39)

18

成语题

3


19

选择题

3

考查句子衔接

20

选择题

3


七、语言文字运用II(211)

21

主观题

6

提取段落大意

22

主观题

5


八、写作

23

写作

60

注重熟悉回归课文及联系社会现实,辨析思考问题。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附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少不知书中味,再读已是书中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优秀作品是需要重读的。重读,往往会加深理解,增进思考。学校读书会将组织主题为“重读经典”的读书活动,你打算在读书会上发言,请从下面六篇作品中选择一篇,联系自身阅历与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谈谈重读这篇作品后,你获得的新思考与新体会。

《卫风氓》  《离骚》(节选)   《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祝福》   《玩偶之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提出了优秀作品是需要重读的这一观点。接着指出“重读”的意义,它往往会加深理解,增进思考。然后要求从六篇作品中选择一篇,“联系自身阅历与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谈谈重读这篇作品后,你获得的新思考与新体会。”其中,“联系自身阅历与社会现实”意味着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个人的成长阅历,还要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启发智慧,深化文章立意。“写一篇发言稿”则要求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除了开篇的称呼语和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语言要求,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热忱与理性。  “谈谈重读这篇作品后,你获得的新思考与新体会”则意味着写作时要结合作品的内容和中心主旨展开分析论证,不能脱离作品泛泛而谈,也不能囿于作品内容,要注意由作品联系到社会现实。

如果选择《卫风氓》,需要深刻认识到女主人公惨遭丈夫抛弃后,及时醒悟,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从而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为人处世应清醒果断,及时止损。在论证过程中,可以引用于丹教授“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的言论,论证面对不幸应及时醒悟,果断止损,如此方能成就自我。也可以列举亡羊补牢的典故,以及当今社会存在的“沉没成本”现象,论证唯有及时止损,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害自身。

如果选择屈原《离骚》(节选),需要深刻体会文章里所塑造的忧国忧民、洁身自好、为坚持正义而九死不悔的诗人形象,从而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心怀天下,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肩负起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之责,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坚定心志,不随波逐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大学生“村官”杨宁,不惧外界的流言蜚语,毅然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坚定内心,不改其志,献身社会。也可以引用《孟子》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名言,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言论,论证当代青年应担当责任,修身治国平天下。

如果选择《种树郭橐驼传》,需要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种树育人、治国养民的道理。其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句子启示我们无论是育人还是治国,都应该“顺天致性”,遵循发展规律,顺其自然,方能事半功倍。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遵循规律的内涵,遵循规律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到遵循规律等角度展开论证,在论述“遵循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论证时,可列举宋人揠苗助长,终致一无所获的典故,从反面论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吕氏春秋》中“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的名言,论证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需要遵循规律。

如果选择《石钟山记》,则需要了解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的主旨,从而认识到无论面对任何事情,要有勇于质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主观臆断。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内涵,“求是”的重要性,主观臆断的危害,如何行稳人生和国家的发展之路等角度展开论证,在论述“‘求是’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如何行稳人生和国家的发展之路”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横向切入分析,如当代青年应勇于质疑,不盲从权威;应躬身调研,实事求是等。

如果选择《祝福》,则需要深入了解小说所讲述的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以及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同时,也要认识到文章所展现出的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从而提炼出文章的立意,启示我们,身处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拒绝冷漠,拥抱温情,在自身处于逆境中时,要勇于自救,积极向上,不要在乎他人的评价。在论证过程中,可以列举三毛“心之何如?犹如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的名言,论证身处困境,应勇于自救,唯有自救,方能脱离险境。也可以列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陆鸿,面对脑瘫的人生悲剧,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毅力,证明自己的事例,论证积极自救的重要性。

如果选择《玩偶之家》,要重点把握文章中所讲述的女主人公娜拉在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如“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之后,彻底觉醒,断然出走的内容,以此认识到文章激励人们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的主旨,从而提炼出要做独立自主的个体,不依附于他人的立意。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独立自主的内涵,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到独立自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文章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引用陈寅恪先生“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名言,论证自由与独立的重要性。也可以列举中国七十余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历程,论证唯有独立自主,方能有所成就。

参考立意:

1.理性自持,及时止损。

2.独善其身,坚定心志。

3.遵循发展规律,行稳方能致远。

4.勇于质疑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5.勇于自救,积极向上。

6.做独立自主之个体,拒绝依附于他人。

【例文】:重读《石钟山记》

唤醒内心勇气与坚持信念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读书会上发言,我选择了《石钟山记》这本书作为我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多次重读,获得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对于内心勇气的思考。在《石钟山记》中,主人公为了攀登石钟山而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通过反复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内心勇气是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可或缺的品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只有拥有内心勇气,才能够克服恐惧和不安,迎接挑战并取得成功。会思考,能试验,会观看,很多人有这样的力气,而难成一家之言。同样是写了一段话,苏轼的通俗易懂,而郦道元的却生硬,无味,令人不好理解,还引起了众人的怀疑。这可见表达力气对一个争论者的重要性。就是放到现在,很多人的论文还是生硬难懂,甚至专家也看不出名堂,而霍金的《时间简史》就连学校生也可以轻易理解。这就是为什么霍金成就了“一家之言”并成为人们榜样,而众多学者却早已被时间所埋没。

其次,我想探讨一下对于坚持信念的思考。在《石钟山记》中,主人公始终坚持自己攀登石钟山的信念,并且付诸实践。通过多次重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坚持信念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困难,容易动摇自己的信念。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司马迁也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在动笔之前,他游历过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寻访先人的遗迹。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纠正前人史书中的种种荒谬之处,为我们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展现了一个个真实的华夏英雄。

最后,我想谈一下对于人生意义与追求的思考。在《石钟山记》中,主人公通过攀登石钟山来追寻内心的真理与意义。通过多次重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人生并不仅仅是物质追求的堆积,更是精神层面的探索和成长。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感兴趣并有价值的事物,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当我们明确了人生目标,并积极追求时,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意义。

通过对《石钟山记》的反复阅读,我获得了关于内心勇气、坚持信念以及人生意义与追求方面的新思考与新体会。这本书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勇气和决心,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重读经典作品,不断探索内心世界,坚持信念,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谢谢大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在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才能自我拯救。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于“如何面对存在”的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立意】1.悦纳“存在”,在“存在”中顺势而为。2.突破“存”束缚,开创崭新天地。3.理性审视“存在”,继往开来。

【例文】

尊重外物纷扰,坚守“自我”之翼

加缪曾把“理解”作为“我道德观”而言之。斯宾诺莎亦在《伦理学》中写下:“面对种种事物的存在,我唯一能做的是理解它们,而不是使它们受到延迟或打扰。”这或许可以代表一种影响深远的观点:顺应存在,尊重存在,理解存在。

诚然,对于存在的尊重和理解能够帮我们放下心中的偏见和执念,得到心灵的宁静。在对“存在”的赞美中,物我的边界被消弭,既定的立场被冰释,原先疲于津梁的人也纷纷“无为”了起来,平静了起来。但是,对于“存在之物”的全然顺应真的有利于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吗?问得更切身一点,满屏的“尊重”“祝福”之下,真有一颗颗宁静、纯粹的心吗?

全然的顺应和尊重存在容易走向冷眼冷心的一隅。不管是对“存在即合理”的断章取义还是对“莫插手因果“的戏谑式化用,其背后的情感,不是冷漠的袖手旁观,就是幸灾乐祸的嘲讽。这并非对存在的尊重,而是对存在的漠视和轻贱。即便真以宗教式的虔诚和热爱,选择“在疼痛的世界中赞美存在”从而“自我拯救”,其效用恐怕也值得怀疑,无差别的理解和同情固然值得“感人”二字,可是,在一片“爱”中被消弭的是与非不能不让人警惕。美国2007年大学枪击案后,社区为32名受害者和1名凶手点燃的33支白蜡烛曾在国内引起巨大震动,许多人叹服于这种无差别的、宗教式的爱与理解,这种对生命之存在无差别的尊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33支白蜡烛在扩大了爱和同情的同时,也模糊了因与果,解构了罪与罚,从而,使人们更多的耽溺于情感,而更少地做出决断和改变。

我们理解外物的存在,但我们更应维护自身的存在。不能让对外物的尊重和理解,消弭了我们对自我的认同和坚持。不能让“我”迷失于外部的存在中。因此,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负面事物,我们要有理解和同情,但我们更应有决断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孔子理解和尊重少正卯的才识,但依然斩之以正邦,为其美不掩恶。同样,对于我们应当坚持的立场,应当坚守的原则,我们也要有去相信的勇气,否则人生便只剩一片虚无的荒原,连自身的存在都虚无了,“尊重存在”亦不过笑谈。斯蒂芬•欧文曾说:“中国人在他们的史书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与其说是洞见的智慧,不如说是决断的力量。”

诚哉斯言,面对存在,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但我们更愿坚守自身,改造外物。如果把外部的存在比作迷楼,那么对自身存在的体认就好比伊卡洛斯的翅膀。只有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充分、信心坚定,我们才有望飞出迷楼,飞向更广阔的碧空;而非让自我消弭于外物之中,如伊卡洛斯一股羽毛散落,坠入大海。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同等重要。2.在躬行中获取直接经验。3.吸取他人有益间接经验,补己之短。

【例文】

风景这边独好

流年不改,星霜暗换。蝉鸣高树,花开荷塘。语言文字里的诗意总能给人无限遐思,所以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正如,一千个读者心里一定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故而,听景会让我们感受更多人融注在客观景物里主观色彩,或喜或悲,这迤逦的风景,说景人那里,呈现出一定是别样的彧彧花繁。所以,才有看景不如听景之说。

看景不如听景,正如旅游,奔波千里,眼前不过是异域的风物,远不如宣传片里的色彩斑斓,光影曼妙,远不如听来的玄幻奇伟,瑰怪非常,看来风景在别处。所以,听景有听景的妙意。尽管听景时容易被他人的主观感受左右,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尴尬之境,迷失自我。但是这未尝不是间接经验的获取,就像我们从教材中获取的知识,这样的“听”或许是我们收获成长的第一步。个人的学习如此,历史的发展潮流亦然,面对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革新者从西方获取经验,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公车上书,一系列救亡图存之举,都是以“听景”的方式做的有益探索,“师夷长技以制夷”,洋为中用,西风东渐,这就是“听景”的意义所在。从个人成长到社会发展再到历史前进,“听景”何尝不是迈向进步的第一步。

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依如旅游,听景常是无法看景的无奈选择,若能实地看景,想必更多的人愿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实地看景才能切身感受到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有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景会有道听途说之嫌,也容易出现作舍道边的笑话。所以,听景不如看景,看景就是直接经验的获得,是笃行,是以实干为依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到实地看,参与到时代的改革浪潮之中,莫做袖手人,这样的“看景”提醒我辈青年要以实干整饬自我,以笃行丰盈青春。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史,正是共产党人看到了“听景”不如“看景”,才有中国革命的新机,不走西方人老路,探索救亡图存新法,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改革开放提速增速求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开放市场搞活经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中国人以实地看景创造无数辉煌。如今,实地看景已经成为很多人干事创业的必然之行。面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青年自当躬身入局,深入基层,砥砺自我,重塑青春。

当然,实地看景还有更高境界,那就是创造风景。时代大潮翻涌,我辈都是弄潮儿,与其听景看景,不如创造风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创造风景,且看塞罕坝人用艰苦奋斗,将黄沙遮天、飞鸟无栖的荒漠建设成茫茫林海,创造了绿色奇景,成了新时代最亮的风景;且看扶贫干部深入基层,与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仓廪实、衣食足的小康,迎来了盛世繁华之景;且看,航天工作者隐姓埋名,攻坚克难,追逐浩瀚星辰,飞向寰宇,实现了科技强国之景。鲁迅曾说,若没有炬火,你便是一道光。融入时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我辈青年当笃行不倦,矢志不渝。风景这边独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听景看景,各有其妙。我辈青年从听景始,行看景事,做真景人。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1(含范文).docx

2024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调整(预测).docx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2(含范文).doc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