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七期简报:畅游“红楼”读经典 社会实践展风采——罗湖外语学校高一语文优秀寒假作业展时间:2024-03-17 语文如泉,因用而巧,因活而灵。罗外语文科组秉持“大语文”教育理念,在罗外“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指引下,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学科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其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就很好体现了这一探索发展。2024年寒假之初,在语文科组长高勇老师的指导下,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王凡老师和全体高一语文老师(邓晓静、赵静、郑昌路、干敏、胡智源)积极谋划“寒假作业”,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阅读鉴赏和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组织学生在假期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和寒假作业语文大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与教材和经典的互动中陶冶情操,在生活中实践、探寻、感悟文化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除《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和“家乡文化生活调查”之外,还布置了“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写作活动,经典古文“悦”读自学以及寒假观新闻等有创意有实战的语文综合作业。这次作业强调学实结合,引导学生们融入家乡文化特色,积极拥抱中华传统文化,提倡进行有创意、有特色、有文化的作业设计。手脑并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学生们兴趣盎然,开学上交的作业风格迥异,创意十足。
《红楼梦》是新课程整本书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次寒假作业重点突出“前五回”的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概况,为进一步探究阅读打好基础。在上交展示的作业中,作业版面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创意十足,体现了对《红楼梦》这一传统经典的热情。涌现出了像高一11班张靖涵,高一3班郑嘉欣,高一2班姚亦琪等优秀作业样本。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也是这次寒假作业的重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査”是新课程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之二。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等。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相关知识,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也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在积极参与中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认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个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一老师们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域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产生乐趣,不仅提升了学生们审美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建立语文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联系,让语文学习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体现价值,发挥作用。也更好体现了罗外“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正如高一(1)班杨振宇同学在《关于家乡风俗习惯调查报告》中说“现代生活脚步加快,随着城市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到那些生活在乡村,大山里的人,仿佛与世隔绝那般。今天的报告,目的在于希望从家乡的角度,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重视起大山的人一代代的良好传承,也希望走出去的人,改掉身上一些陋习。社会营造正确坚持风俗习惯传承,发扬良好品德的人的社会风气”。 爱之深,情之切,正因为发自内心的一种对家乡的热爱,才更有期待的愿望和实践的探索。语文从来不只是课文的学习和习题作业,在新时期“五育并举”的思想指导下,当学生走入社会亲身感受家乡、祖国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大语文”的理念才能落实,也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全面素养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参加这次展出的优秀“作业”只是撷取同学们寒假作业的一小部分,它浓缩了学生们精彩纷呈的寒假生活。这些形形色色的创意特色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罗外同学们学科素养和文化自信。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更显价值人生。假期稍纵即逝,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指导、教育和督促。丰富新颖的假期作业仅仅是众多优秀作品的一隅,这足见同学们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每一个不努力前进的日子,都是对自己的怠慢。愿罗外学子以这次“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展”为契机,让激情和素养在新学期的中延续升腾!
2024.03 罗外高一语文备课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