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复习 >>历年模拟 >> 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详细内容

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619日)

材料二:

“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618日)

材料三:

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追光灯再度亮起,演出现场氛围升温。台上相声演员长褂一甩,抛出精心设计的“包袱”,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体验感“拉满”。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时的选择。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寻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头戴簪花、身着马面裙在福建泉州古城找寻“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踪迹;跟随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陕西西安感受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

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洺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摘编自邹翔《文旅也在》,《人民日报》20246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狂飙》《繁花》《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拍摄地迅速出圈,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 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C. 作为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吸引游客远道而来,茶馆里座无虚席,这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有关。

D.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富有特色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成为网红旅游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如果要持续起来,就必须保护好城市文化遗存,并对它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根脉的跳动。

B. 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相较于纯粹的看山看水看风景,更注重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

C.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D. 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借助影视作品营销城市的队伍中。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浙江湖州利用先民们在沿海盐碱地上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结合现代智能化温度控制与雾喷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柑橘种植难题,让小柑橘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B. 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将当下流行审美作为绒花配色基调,把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起来,设计出诸多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

C. 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巧妙结合,把千年徽州古城设置为演出剧场,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

D. 画家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写生,感悟自然,反复实践、锤炼,画出有新面貌、新意境、新情趣的竹画作品。

4. 古城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指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应如何谋求自身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丝烟摊儿

胡家胜

①庸城的南门街有“两把刀”,一把叫刘一刀,一把叫朱一刀。两把刀干嘛?两把刀切烟丝儿。两把刀的摊儿摆在汪记南杂铺的街沿儿上,中间隔着六七尺宽的过道,所卖的烟丝庸城人叫丝烟儿,摊儿也就叫丝烟摊儿。

②南门街是庸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因靠近南门码头,每天装船卸货和过渡的人不少。那些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一只烟荷包吊在裤腰上,歇息的时候就抽上一锅,或是卷一根“喇叭筒”,吧嗒吧嗒抽几口。抽完烟,将烟荷包往肩背上一搭,背着两手走在南门街上,有点儿像庸城花灯戏中唱的“呀呀呀嘚儿喂”那样嘚瑟着。南门码头过渡的人大都来自澧水河对岸的乡下,赶街后,自然不忘在丝烟摊儿称上半斤八两的丝烟儿带回家。

③刘一刀和朱一刀用的都是一样的大切刀,六七寸宽,一尺二长。刀头固定在蹩脚的长条桌案上,一头安有烙了鱼鳞纹的木头刀把。两人每天要切二十几扎旱烟叶儿。扎,相当于捆,一扎大约有一斤二两。夜里将烟叶捋抻开,用桐木板压制固定,第二天便用篾筐搬至摊前。刘一刀和朱一刀这一天的活计就在晨光中开始了。

④丝烟摊儿是汪记南杂铺掌柜汪立人的。每天一早,汪老板洗漱完毕后必来丝烟摊儿上过早(吃早饭);每晚收摊前,汪老板同样会来丝烟摊儿上消夜。南门街的人记得,自从有了丝烟摊儿,汪老板每天过早和消夜雷打不动。

⑤汪老板从刘一刀刚切出的烟丝中抓了一撮,填进黄铜烟袋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那烟雾吐出来后,他的整个大圆脸都有点儿模糊。之后,他用力一吹,烟锅里的灰烬噗一下飞出来。接着,又从朱一刀的丝烟摊儿上抓了一撮烟丝儿填进烟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之后,又用力吹出了烟锅里的灰烬。汪老板并不说话,起身,握着烟袋的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走进铺面后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一天再难照面。汪老板的家眷和下人从不打铺面过。铺面后的院子连着后面的巷子,所有人都从巷子里进出。汪老板的院子有多深,家业有多大,庸城街上没人知道他的根底,只知道汪老板是开南杂铺的,兼带着经营丝烟摊儿。汪老板还有一条货船,往来于上下河之间,贩些土货和紧俏物资,据说有一次还买过十来条“汉阳造”长枪,之后不见下落。

⑥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

⑦刘一刀和朱一刀是一起来的。怎么来的?并没有人知道,就像是突然从土里冒出来的。两人来后,汪记南杂铺前摆起了丝烟摊儿,庸城里的人才知道汪记南杂铺新来了两个伙计。两人一起在汪记南杂铺过起了切烟丝儿卖丝烟儿的日子。两人卖丝烟儿却从不抽烟,这让买丝烟儿的人疑惑:这么好的丝烟儿,咋就不抽呢?这哪里像两个男人?

⑧刘一刀看上去大几岁,说话行事有些谨慎。朱一刀则显得很机灵,大凡跑腿的事大都他去。两人每天都会把刀头的铁轴一抽,去街沿儿上的一扇麻石磨子上磨刀,嚓嚓嚓,嚓嚓嚓,刀磨得白亮亮的。刘一刀磨好刀就会剃络腮胡,过路的人总担心他会剃下半拉脸来。朱一刀脸白净,没有胡须,也就用不着拿刀净脸。有人给朱一刀说媒,朱一刀说:“两片嘴巴皮都糊不上,哪还顾得上娶老婆?”

⑨庸城里闹过几次县长被刺事件,上峰怀疑是县警察局局长唆使人干的,因为两人素来不和,可又没抓住把柄。于是,上峰命令县警察局局长限期破案。有一天,正在切烟丝儿的刘一刀和朱一刀忽然被警察抓了去,被打得皮开肉绽,可两人一口咬定就是从外地逃难来的难民。又过了几天,刘一刀和朱一刀被汪老板保释出来。两人腿脚被打断,已经奄奄一息。汪老板赶紧请来庸城名医救治。一个月后,两人下地走路。又过月余,汪记南杂铺前的丝烟摊儿又摆起来了,依然还是刘一刀和朱一刀。只是两人情形大变,不再多言。

⑩有一天夜晚,澧水河两岸突然枪声大作,有人高喊:“红军要过河了,红军要过河了!”后来,只听见南门街上过兵的跑步声和乒乒乓乓的枪声。

⑪刘一刀和朱一刀的尸首是在澧水河边被发现的。那是红军强渡澧水北上的第二天早上,汪老板带着人在澧水河边找到了他俩。他俩手里还紧握着切烟刀,刀上满是血污,刀口豁豁牙牙,地上十几具国民党兵尸体。汪老板赶紧叫伙计们把刘一刀和朱一刀抬到山中埋了。之后,又喊了更多的人把那些兵的尸体也找个地方埋了。

⑫很长一段时间,庸城人只当刘一刀和朱一刀失踪了或是背着老板逃跑了。

⑬后来庸城解放,庸城的地下党证实,南门街的汪记南杂铺曾是我军的一个地下交通站,站长就是汪老板汪立人。

(选自《张家界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段描写南门街的繁华热闹以及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表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环境。

B.“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这句话引出下文,讲述了刘一刀、朱一刀的神秘来历,为交代两人的真实身份作铺垫。

C.小说多次围绕进行描写,如写两人用刀切烟丝儿、刘一刀用刀剃络腮胡等情节,塑造了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刀艺的高超。

D.小说语言富有特色。赶街”“过早等方言词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街沿儿”“吧嗒等词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亲切自然。

7.关于文中第④⑤段对汪老板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汪老板家业很大,但他每天过早和消夜都雷打不动地来丝烟摊儿,说明了丝烟摊儿对他的重要性。

B.作者运用”“”“等一系列动词来写汪老板抽烟,主要为了刻画他沉稳睿智的性格特点。

C.汪老板买过的汉阳造长枪不见下落,暗示他身份特殊,为后文交代其地下党身份埋下了伏笔。

D.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置身于故事之外,多处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文学效果。(6分)

 

9. 茅盾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说:人物的形象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请结合刘一刀、朱一刀这两个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

材料三:

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其治军不用纪律。虽百夫之,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程不识正部曲A行伍B营陈C击刁斗D士吏治军簿E至明F军不得G休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翼,本义为翅膀,文中与《鸿门宴》中常以身翼蔽沛公用法不同。

B.小人,文中解释为一般人,与《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小人意思不同。

C.肆,文中解释为恣肆、放纵,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意思不同。

D.率,文中解释为率领,与《过秦论》中率疲弊之卒意义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广治军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未受到敌军侵扰,是因为士兵愿为他效死。

B.程不识面对李广治军之策能客观分析,既指出简易治军的不利之处,也承认简易治军受士兵欢迎。

C.司马光认为,李广的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甚至会对同时期的其他将领造成不利。

D. 何去非认为,李广难封,就是因为他军纪不明,一味私心笼络士兵,不加严格要求,导致失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4分)

2)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4分)

14.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九日登高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点明重阳登高时的天气,与雨歇相应,营造了雨后清新明朗之景。

B.本诗中皇州”“仙菊”“天苑”“御梨等意象,暗含对圣人之治的叹赏之意。

C.颈联描写节日风俗和欢宴场面,烘托诗人眷恋家乡、思念亲人和渴望归隐之情。

D.舞作愁花宜寿相对,看似写愁,实则写喜,与整首诗情感基调一致。

16.诗的尾联说此风流陶潜也未曾见得,这里的风流与陶潜篱下醉之风流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来到如猛兽般咆哮长鸣的怒江边,不禁吟咏起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听觉描写,营造出非凡表达效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梁惠王上》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句与《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流露出了儒家的思想。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暑假期间,“要去哪儿玩”成为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刚出考场的学子,还是带娃出行的父母,到考古公园中开放的考古工地上,穿上工作服、拿起洛阳铲,________地体验一番,无疑是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选择。大量考古遗址如今早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从“成名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历久弥新”的三星堆,再到“后起之秀”海昏侯国遗址等,都是大家________的旅游景点。

提起考古,多数人想到的,或许是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机关重重的冒险旅途,也或许是考古学家的细致入微和艰辛不易。近些年,在文学、影视作品的助力下,考古学汇集了丰富的人气。奇幻的想象、________的故事情节,让取材于考古的艺术创作热潮,大有赶超考古研究本身的趋势。然而,(甲  ),而是一项专业性强、又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不少考古学者在面对公众时都要强调:“我们的工作不是‘盗墓笔记’。”

那么,摘下面纱的考古会不会“脱粉”?毕竟,①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得多。②其实,③在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后,④考古往往会对人们产生更纯粹的敬意,⑤从而产生更大的热情。

原本是苦坐书斋、让人________的学术研究,如今却能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考古工地变身旅游胜地,展示了学术研究与公众互动的可能性。然而,面对席卷而来的考古旅游热,一些人提出了担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表示,把遗址整体保护下来的考古遗址公园却存在着太像公园、丢失了其特有气质的过度建设问题。不少业内专家学者呼吁,在推动考古旅游“热”的同时,(乙  ),守住文化的底线。“考古旅游还是应该将文化作为落脚点,展现遗址、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研究员师永伟认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身临其境     如数家珍     引人入胜     望尘莫及

B.感同身受    如数家珍     心驰神往     望而生畏

C.感同身受     耳熟能详     心驰神往     望尘莫及

D.身临其境    耳熟能详     引人入胜     望而生畏

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根据材料内容,为考古旅游拟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生活是自己的事情,应努力达成自己的心愿,不必在乎别人的评判。

有人认为,大家生活在一起,应尽量照顾彼此的关切,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

以上两种看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也有着更广泛的意义。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