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复习 >>历年模拟 >> 2025届高考语文各省市及名校模拟好题集萃(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
详细内容

2025届高考语文各省市及名校模拟好题集萃(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几天接得丏尊先生的信说:近来颇有志于文章鉴赏法。昨与友人谈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大家都觉得好。究竟好在何处?有什么理由可说:苦思一夜,未获解答。这封信引起我的思索。我始终相信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对于某一首诗所见到的也自然不能一致。这就是说,欣赏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

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不仅如此,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这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一回的因缘,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朴。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作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形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决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愉悦。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

(选编自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丏尊先生》)

材料二:

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新近在《中学生》的十二月号上,看见了朱光潜先生的《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文章,推这两句为诗美的极致,我觉得也未免有以割裂为美的小疵。

抚慰劳人的圣药,在诗,用朱先生的话来说,是静穆。古希腊人,也许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的罢,这一点我毫无知识。但以现存的希腊诗歌而论,荷马的史诗,是雄大而活泼的,沙孚的恋歌,是明白而热烈的,都不静穆。我想,立静穆为诗的极境,而此境不见于诗,也许和立蛋形为人体的最高形式,而此形终不见于人一样。

凡论文艺,虚悬了一个极境,是要陷入绝境的,在艺术,会迷惘于土花,在文学,则被拘迫而摘句。但摘句又大足以困人,所以朱先生就只能取钱起的两句,而踢开他的全篇,又用这两句来概括作者的全人,又用这两句来打杀了屈原、阮籍、李白、杜甫等辈,以为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其实是他们四位,都因为垫高朱先生的美学说,做了冤屈的牺牲的。

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但我也并非反对说梦,我只主张听者心里明白所听的是说梦,这和我劝那些认真的读者不要专凭选本和标点本为法宝来研究文学的意思,大致并无不同。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静穆,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凌迟了。

(选编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读者对于某一首诗的理解有时不能一致,是因为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且欣赏又大半是主观与创造的。

B. 鉴赏诗歌时,有些诗歌的情趣并非一见了然,此时就需要读者于迷茫隐约中细细揣摩、反复玩味,如此方能见其佳妙。

C. 读诗时“摘句”往往好比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摘取者个人对诗句的解读会影响到没有读过全篇的读者对诗句的理解。

D. 朱光潜贬抑屈原、阮籍等人“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在鲁迅看来,这有垫高自身美学主张的嫌疑。

2. 文中关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曲终人散后,我们刹那之前游目骋怀的世界彻底崩塌,这真是令人难堪的事,但当看见青山时,我们好像又找到了新的寄托。

B. 这两句诗,前一句表现了“消逝”之美,后一句表现了“永恒”之美,青山永在,借之寄托的情感和抒情的人都因此而永在了。

C. 朱光潜爱这两句诗,认为里面含有一种哲学的意蕴——“静穆”,不过他也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所有的诗都具备。

D. 朱光潜认为自己先前没有体会到诗句的佳妙,后来在反复玩味中,才意识到诗中的情趣并不简单,之前认为的凄凉寂寞是大错。

3. 下列几句文字中,最能够体现文中“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的一句是(   )(3分)

A.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B.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C.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4. 请结合文本,比较两位作者在诗论主张上有哪些不同。(4分)

5. 朱光潜认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请结合《归去来兮辞》,谈谈你对文中“静穆”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神父见他不懂上帝的语言,又不会问候上帝的使者,再看看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便告诫好奇的人们过于天真是很危险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有些好奇的人来自很远的地方。还来了一个流动杂耍班。地球上最不幸的病人来这里求医: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

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看这个女孩不仅门票钱比看天使少,而且还允许向她提出各色各样有关她痛苦处境的问题,可以翻来覆去地查看她。这种消遣娱乐胜于慰藉心灵的奇迹,大大降低了天使的声誉。这样一来,贡萨加神父也彻底治好了他的失眠症。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他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她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虛点。

(有删改)

[]小说写于1968年,当时在拉美人民信仰中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已开始衰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具有鲜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地方特色。这种潮湿、死寂的环境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小说中,一面是天使的病残、忍耐和痛苦,一面是人间的喧器、肆意和狂欢,形成强烈的对比,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与悲悯情怀。

C.从利用天使大发横财的贝约拉夫妇到虔诚并关心大众的贡萨加神父,再到议论纷纷的村民和戏耍侮辱老人的围观者,作者展现了一副小镇的众生相。

D.巨翅老人象征着拉美的传统文化,蜘蛛女象征世俗新奇的事物,蜘蛛女能打败巨翅老人,说明当地人的心灵不再属于传统神学宗教,而被世俗的猎奇娱乐所占据。

7.下列对小说最后一段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埃丽森达对巨翅老人能再次起飞感到意外和惊讶,毕竟落难天使曾奄奄一息,一动不动,她不敢相信老人能再次扇动翅膀,远走高飞。

B.巨翅老人飞走后,埃丽森达内心有一丝摆脱障碍物的轻松,她舒了一口气,再也不必为落难天使的存在而感觉碍眼。

C.从埃丽森达“舒了一口气”“也是为了他”,以及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老人的关心和不舍。

D.虽然巨翅老人给埃丽森达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她对落难天使完全没有关怀和温情,巨翅老人变成了“水天相交处的虚点”,埃丽森达一如既往的冷漠。

8.在一次小说分享会上,张同学指出,小说标题应改为“天使在人间”,你是否支持他的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9.校刊向大家征集一篇与本文相关的文学短评,关键词包括“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零度写作”,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完成文学短评提纲。(6分)

[注]零度写作:叙述过程中作者倾向于客观陈述,在情感表达上不以作者感情替代读者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材料一: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宰予,字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郄。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三:

大夫曰: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羔遁逃,不能其难。食人之重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

(节选自西汉桓宽《盐铁论·殊路》)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卫灵公有宠B姬曰C南子D灵公太子E蒉聩得过F南子G惧诛H出奔。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空,白白地,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的“空”意思不同。

B. 得,俘获,与《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不同。

C. 适,通“嫡”,正妻之子、嫡系,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D. 死,为……死,与《陈情表》中“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死”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卫灵公死后,南子要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婉拒并请求立蒉聩之子为君,然而出逃在外的蒉聩却在其子为君十二年后,夺取了他儿子的国君之位。

B. 子路听到卫国发生动乱,就赶紧奔回,乔装打扮混入都城,拜见蒉聩,离间蒉聩与孔悝不成后,以焚台威胁蒉聩,蒉聩害怕,派人攻击子路。

C. 田常乘车去击杀住在宫室里面的子我,被在檀台饮乐的简公看到,准备攻击田常,却被劝止。田常害怕被诛杀,准备逃走,最终被劝止并攻击子我。

D. 汉大夫认为,宰我、子路、子贡、子羔他们四人,或身死或遁逃,他们食人重禄却未尽臣子之责,厚己而薄君,这几个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令人叹息。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2)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

14. 《孔子世家》有言“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耻之”的原因是否是材料三说的“处人尊官不能存”?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勤,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

B. 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

C. “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

D. 尾联实写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

16. 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都涉及“茶”,有人认为两处“茶”表达的意图截然不同,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王维《画》中的诗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登快阁》中,黄庭坚巧用典故,表明自己决意归隐江湖,不存世俗机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空”字在诗词中常常会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消解了主体对象的行为意义,比如“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天眼又有新发现——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对此,有人赞叹:这口大锅’了不起!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当今世界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据最新数据显示,它目前共发现660多颗脉冲星,相当于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至少5倍以上。

观天巨目能洞悉渺渺星河。人类对于宇宙,未知远大于已知,而天文学又是高度依赖观测设备的科学。目及光年之外的大国重器——中国天眼,无疑极大地(        )。以这次重大发现为例,探测结果表明,在远离斯蒂芬五重星系中心的外围空间,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尺度比银河系大20倍。有专家认为,这挑战了星系及其气体在宇宙中演化的研究。

谁能看见遥远的未来,谁就能更主动地把握现在。正因为宇宙无穷,每一次发现都_____A______,每一小步都意义重大。中国天眼有这样积小步为大步的底气——理论上,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已接近宇宙的边缘。

中国天眼的英文缩写是——在射电天文领域,我国从落后追赶状态发展为______B______,展现了自主科技的加速度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事实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        )。从预研到完成,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中国天眼的丰功伟绩,本身就是一次直面未知的伟大探索。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发出的惊奇之问,是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间。未来已来,人类必将一直惊奇于头顶的星空,将足迹踏遍广袤天地。

18.文中第一段是几个短句,请将其改写为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语言准确流畅。(4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文中加点的未来已来,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周游列国,以宣扬其仁政主张,历经多年未能成功。他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尽管如此,他却并不放弃,被人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身处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面对所有问题,都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高考语文各省市及名校模拟10月好题集萃(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docx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