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复习 >>历年模拟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详细内容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新中式”的流行,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种中国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是海外知名品牌的西化流行,而是马面裙、宋锦外套、香云纱衬衫等风靡本土,并逐步远销海外。而且,在服饰流行之外,这种热潮早已延伸到家居、饮食、旅行等生活领域,无论是“围炉煮茶”还是“国风摄影”都已成为被追捧的对象。但从深层观之,“新中式”在当代盛行,显现出的是中国“生活美学”的复兴,因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并不是单纯为了实用,而是有着对美的追求。

“新中式”的走红,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血脉觉醒”。实际上,所谓“血脉觉醒”乃是一种“文化自觉”,其背后凸显出来的乃是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当一名青年人,使用“新中式”、消费“新中式”、分享“新中式”的时候,他内心所荡漾的自豪感与享受度,大概就是对“血脉觉醒”的最佳展现。但仅有“文化自觉”还是不够的,自觉之后还要有“文化自信”,自信之后终会有“文化自立”。只有当我们以本土文化的自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被全球认同的文化复兴。

实际上,历史上的复古大都包含创新。欧洲文艺复兴表面上是为了复古希腊罗马的“古”,但创作出来的是文艺复兴的“新”,唐宋的“古文运动”也是如此,所开启的乃是一代新的文风。“新中式”看似是在复古,其实更是创新,它所实现的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转化性创造。“新中式”并不是要回到昔日传统中国,而是力求以传统文化外在的“形”来复兴其内在的“神”。在创新的过程中,抄袭成风、缺乏新意、东拼西凑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可以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开源节流”——开优质之源,节劣质之流,无需进行过于激越的文化批判。

如今,到了“扬帆出海”的时代了,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不是去“送文化”,而是要“种文化”。这一“送”与一“种”,其实有着本质差异,“送文化”只能消费一时,“种文化”却可以生生不息。所以,这一轮的文化出海,就是要去海外播撒“新中式”的种子。当然,现在本土只有“新中式”产业的集聚,却没有高品质的品牌,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因而在世界上难以争得高端品牌的一席之地,这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现状。

(摘编自刘悦笛《“新中式”: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

材料二:

海水江崖纹饰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影响广泛渗透至绘画、服饰、陶瓷等多个艺术领域,是我国传统吉祥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陶器上以简洁线条形式呈现的图案,象征着海洋的浩瀚与力量。随着历史的演进,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图案结构亦逐渐趋向复杂化。至汉代已成为服饰上的装饰元素,在贵族与官员的服饰中,它不仅作为装饰存在,更具有标识身份的功能。唐宋时期在服饰领域的应用达到了成熟阶段,纹饰注重线条的流畅性与动态感,常与云纹、龙凤纹等其他纹饰相结合,创造出层次分明、立体感显著的装饰效果。明清时期在宫廷服饰中的应用达到了顶峰,纹饰设计趋向规范化与程式化,细节处理更精细,色彩运用更丰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纹饰风格。

造型方面,图案将海洋与山脉的元素融合,图案底部由众多斜向排列的曲线组成,被称为“水脚”。水脚之上,波涛汹涌的海浪翻滚,山石矗立于波涛之中,周围装饰有祥云。海水江崖纹饰以对称美学吸引人。色彩上,蓝、白、金等高饱和色调反映自然美,符合中国传统审美。

1740974014786690.png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水江崖纹饰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此图案不仅象征着“福禄寿喜”,还蕴含着“一统天下”的深层寓意,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皇家服饰及宫廷器物。其波涛汹涌的形态,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坚不可摧。特别是在明清两代,该纹饰成为皇帝龙袍上的标准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与水均为国家稳定性的象征。海水江崖纹饰常将山石、云纹等元素融合,构成了一幅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图景。

时至当下,在新中式服装设计领域,海水江崖纹饰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视觉符号,为设计师群体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对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诠释与重塑,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早在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中,各国领导人穿着的新中式服装采用海水江崖纹饰图案,该图案经过简化组合,引人注目。在米兰时装周2025春夏系列的展示现场,某女装品牌推出了其2025春夏系列,在服装的细节处理上,巧妙地融入了海水江崖纹饰以及苗族的蓝染工艺,实现了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也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新中式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使得产品从众多服装品牌中脱颖而出,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和市场吸引力。

展望未来,海水江崖纹饰在新中式服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它将超越单纯的图案装饰功能,转化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设计理念,引领新中式服饰设计的新趋势

(摘编自周婷婷彭星星《海水江崖纹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应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式”中国潮的最大特点,在于流行的范围从服饰领域向家居等生活领域的全方位延伸。

B.青年人体验“新中式”时,内心涌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这是一种“血脉觉醒”。

C.海水江崖纹饰起源可追溯到陶器上简洁线条呈现的图案,发展中融合了山石、云纹等元素。

D.海水江崖纹饰蕴含了深厚的寓意,寄托了古人对江山稳固、国泰民安的政治图景的向往。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式”并不是要回到昔日传统中国,所以是否做到对传统文化外在的“形”的复原并不重要。

B.与“种文化”不同的是,“送文化”只能消费一时,可见这里的“送”只是追逐“流行”、跟风之举。

C.如果有自媒体声称在某汉代遗址中发现大量绣有海水江崖纹饰的平民服饰,这个消息大概率为真。

D.海水江崖纹饰对称稳重,色调饱和,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这应该也是其长久流传的一个原因。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与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由表层到深层,指出“新中式”的流行实质上是对中国“生活美学”的追求。

B.材料一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对“新中式”流行过程中出现的抄袭等现象持理性的态度。

C.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着眼于古今海水江崖纹饰内涵的不同,展开了多角度的对比阐述。

D.材料二中海水江崖纹饰在当下的应用,体现了材料一“新中式”看似复古实则创新的观点。

4与传统的海水江崖纹饰相比,新中式服装中的海水江崖纹饰有哪些特征?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海水江崖纹饰在当今世界舞台绽放了独特的魅力,这对我们如何“种文化”有哪些启示?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香茗记

喻永军

经湘河,去荆紫关,歇息在一个叫水沟的地方。老李说:“水沟产茶。”

其实,确切地说,名茶香茗的原始茶株是在水沟发现的。那时正值春天,茶树叶子很绿。一户人家刚盖了新屋,院子里留出一条甬道,两边用篱笆围起做菜园。在麻雀和画眉的叫声里,山里空寂,幽静,阳光正好。她竟然一眼认出用来扎成篱笆的是茶树的枝条。她非常惊讶,走近,用拇指和食指摘了一片叶子,举在阳光中,眯着眼睛看。天空明净,茶树叶子绿得发亮。

1961年的这个时间节点,在水沟、在金师县,人们对茶树是没有概念的。

这个认出茶树的姑娘姓张,是一所农林大学的毕业生,当时24岁,是金师县的林木普查员。为了强调她的发现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她需要权威论据的支撑。她从书上得到的知识是,茶树分布的最北端在北纬30度。而水沟这个地方的准确纬度是北纬31度。30年后,她通过自己的培育,将茶树种植推至北纬33度,创造了奇迹,因此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

从认出茶树的这天起,她成了水沟的一片树叶,一片茶树叶。

在水沟发现的茶树有十几株。那时,在这种自我更新能力极强的植物面前,她觉得人应跟茶树一样不断更新自己。

她说,她想育茶,她想给这些野生茶树一个舒适的家。

年轻的梦想光辉闪耀,而实现梦想需要过程。即使茶树培育成活,也跟后来的名茶香茗有很远的距离。

姑娘发现茶树两年后,我和老李才出生。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姑娘心中萌生的憧憬,是多么美丽而又辉煌。

老李说:“茶树的培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移栽,一种是直播。”

培育基地选在金师县一个叫捉马沟的地方。

这就是香茗的诞生。

车程很长,窗外是丹江岸边的一脉青山,我们的目的地是湖北那个丹江汇入汉江的地方。之所以提起茶,是老李要给一条江立传。江的灵魂是岸边的人。所以关于茶的故事,是老李讲的,是他从相关资料中找到的。老李说,从她手指间的那片树叶,到一个叫“香茗”的茶的品牌的诞生,她花了60年时间。“60年。”老李比画了一个手势。但有一件事情,始终没有成功,就是茶树的移栽。老李说:“茶树很有个性,此处的移栽没有成活一株。”得出这个结论,她花了4年时间。她换了一种思路,在汉水之滨的著名茶区购买了茶种,开始直播育苗。我说:“育苗也没有成功?”老李笑着说:“咋没有成功?”我说:“第一次就成功了?也太简单了。”

茶树的直播是否成活,跟土壤有关。这里的山地成“鸡窝状”“条带状”分布,土壤成分复杂,最初点种的27万亩苗子,出苗封育,历经一个冬天后,只有5000亩成活。又过了一个冬天,成活得更少。后来她做土壤普查,得出了“宜林则林,宜茶则茶”的结论。6年后,这片茶林,首次制茶1.4斤。

后来,金师乡间30万人接受了种茶,有了自己的茶园。再后来,金师人扛着柴刀,准备砍掉茶园,毁林种地。再后来,就有了金师产的香茗茶,名扬天下,香飘千里。再后来有了金师白茶、红茶、茯茶、仙茗茶系。

2021年初秋,我们去金师县城采访由“茶树奶奶”变为“茶叶奶奶”的张姑娘。等候的间隙,恰是雨后初晴,我们去了城东的妙语茶山。妙语茶山的山顶建有一个观景台,两层,上面一层是全开放式的,四周设有围栏。观景台上陈设简约,以茶为主题,招待客人的果盘里有当地的核桃、花生和一种刚上市的车厘子,车厘子温润如玉。这应该是当下金师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极具魅力。

在她家客厅里落座,茶几上是几杯刚沏好的金师香茗、一盘周至的红心猕猴桃。茶的清香在空气里氤氲。她的眼睛黑白分明,眼神清澈明净。她的孙女坐在她的旁边,长发绾起,聚精会神地听奶奶讲话。60年前,在水沟发现那片让她纠结又欣慰的茶树叶子时,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神采奕奕,充满朝气。

她说,她最初的研究课题是南树北移,却为茶折腾了一辈子。

她是金师茶叶研究所所长,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取固定的退休金。从家里出来,走在去研究所的路上,在金师县城的街道人流中,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谁也认不出她。

她说,她最揪心的一次,是金师人扛着柴刀准备砍树。那些得来不易的茶树呀!

人得吃饭。在那个时候,大多数人还顾不上茶。

制茶、营销她是慢慢学的,关于香茗的茶艺、茶道等茶文化是她在学习中逐渐引入的。金师是块福地宝地呀!三代金师茶人的努力让金师有了22万亩茶山,每年茶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超4亿元。他们终于让茶走进了金师普通人的生活。

她说:“你去金师的乡间人家,主人第一时间给你奉上的一定是一杯金师香茗。那是金师自己的茶,雨露滋润,长于山中,成于人心。”

她说茶园还在研究推出新品种。

她是金师人口中的“茶神”,香茗创始者,河南太康人,1937年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1961年,金师县的人们对茶树还缺乏认知,而张姑娘却凭借专业知识敏锐地认出了茶树枝条,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B.茶树分布的最北端通常在北纬30度,而水沟位于北纬31度,这里纬度信息的差异,暗示了张姑娘培育茶树的难度。

C.文中“她成了水沟的一片树叶,一片茶树叶”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姑娘与水沟、茶树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D.作为林木普查员,张姑娘最初是研究南树北移的,但“却为茶折腾了一辈子”,“折腾”一词流露出她不能学以致用的遗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简洁明了,湘河、荆紫关和水沟的地点转换,既交代了人物行程,也引出了下文香茗的故事。

B.作者写人注重“画眼睛”,如“黑白分明,眼神清澈明净”一处,表现了张姑娘终身专注于研究的纯粹。

C.在叙述香茗诞生过程中,文章穿插“我”和老李的对话,既衬托了张姑娘的形象,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D.结尾部分交代张姑娘的职务、籍贯和出生时间等信息,这些插叙能让读者对她的事迹有更全面的了解。

8“走进了金师普通人的生活”,张姑娘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4分)

9文章多次出现时间节点,如“1961年”“30年后”“60年”等,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曰: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

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孝惠、高后时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加骄倨。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遂躬戎服,亲御鞍马,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聚天下精兵,军于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此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

当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物故亦略相当;虽开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弃造阳之北九百余里……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黎庶亡干戈之役。

是故圣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盖圣王制御之常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匈奴传》)

材料二:

策者曰:“夷狄相攻,中国之利。”呜呼!安所得亡国之言而称之邪!冒顿不灭东胡,不敢犯汉;蒙古不灭金,不敢亡宋。夷狄非能猝强者也,其猝强者,则又其将衰而无容惧者也。刘渊之鸷,不再世而即绝,元昊之凶,有宁夏而不敢逾环庆之塞,惟其骤起也若夫若爝火在积薪之下日吞其俦类浸以荧荧而中国不知。如或知之,以自慰曰:此吾之利也。乃地浸广,人浸众,战数胜,胆已张,遂一发而不可遏。赵充国藉藉称夙将,而曰:“乌桓数犯塞,匈奴击之,于汉便。”[]此宋人借金灭辽、借元灭金之祸本也。霍光听范明友追匈奴便击乌桓,匈奴由是恐,不能复出兵,韪矣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四)

[]公元前78年,匈奴派兵攻打乌桓,大将军霍光想趁机出兵匈奴,曾分别向赵充国和范明友询问意见。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夫A若爝B火在积薪C之下D日吞其俦EF浸以G荧荧H而中国不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赞,纪传体史书篇末的评论性文字,“赞曰”与《史记》“太史公曰”作用类似。

B从,跟从,与《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字意思相同。

C则,表判断,与《种树郭橐驼传》“他植者则不然”中的“则”字用法不相同。

D覆,反、反而,与《苏武传》“置煴火,覆武其上”中的“覆”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认为,汉朝臣子针对匈奴之患提出的建议,都只看到了一时的利害,没有探究匈奴为患的始末。

B.汉高祖听从刘敬建议与匈奴和亲,文帝则对匈奴采取武力征伐,策略的改变与国家实力强弱的变化相关。

C.武帝征伐匈奴虽有收获,但人马损失与匈奴差不多,虽然获得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但也放弃了一些土地。

D.材料二采用了事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针对“夷狄相攻,中国之利”的说法展开分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妻以汉女,增厚其赂,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

2)元昊之凶,有宁夏而不敢逾环庆之塞,惟其骤起也。

14两则材料对于解决夷狄之患的主张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小题。

  

梅尧臣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题画竹

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时是熟时。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诗先介绍画家及她的作画特点,然后对画作的整体以及细节处进行赏析,描写有层次感。

B郑诗前两句浓缩诗人多年的画竹经验,即长期实践、勤练苦思,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C从诗歌的标题和内容可知,虽然都是题画诗,但两诗的写作目的和艺术见解并不完全相同。

D两首诗都运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细致生动地刻画了竹子的神韵,画面感强。

16如何理解两首诗中“生”的内涵?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今年夏天,小武去西安旅游,站在阿房宫遗址前,遥想当年宫殿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气势,他不禁吟诵出《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匆匆而逝的韶华,令文人墨客愁肠百结,李白就曾在《将进酒》中发出类似的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文中,作者常用拟人手法赋予“云”这一意象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带领民众开山凿石,巧妙利用地形地貌,建造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一系列精妙绝伦的工程。自此,从遥远的雪山奔腾咆哮而下的岷江水,        ,再也不是一匹(  A  )的野马。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广袤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今,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都江堰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点”、学生们的“研学课堂”。

2024年11月到都江堰旅游的朋友说,他们看到的不只是外江分流而下的岷江水,还有内江裸露的河床真容,以及用特制的竹笼、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竹席、卵石、黄泥等筑成的临时围堰……这种平日难得一见的景观,原来是都江堰为确保工程功能持续有效而进行的“岁修”。

每逢冬春农闲之时,岷江水位下降,有利于修筑临时围堰。为降低成本,堰工们就地取材,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对都江堰内江总干渠进行“体检”和“治疗”。每年一次,故称之为“岁修”。岁修自宋以来传承了数百年,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2280余年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深淘滩,低作堰”是岁修的要领。①“深淘滩”是指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②淘到预先埋设在滩底的石马的深度;③而“低作堰”是指修整飞沙堰时堰顶宜低,④便于排洪排沙,⑤达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⑥古人对水流规律的精准把握体现了这六字治水真言。

到清明时节,为庆祝岁修完成,祈求(  B  )、生活富足,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经过历史沉淀的“清明放水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海内外朋友已经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放水节”品读青山古堰的时代画卷。

都江堰很安逸,很巴蜀,也很国际。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最后一段中“巴蜀”一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家餐厅的装修非常文艺,墙上挂满了复古的画作。

B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但脾气不小。

C他这个人比电线杆子还电线杆子

D他一边喝茶,一边百度着今天的新闻。

22小武在十一月完成了都江堰研学之旅,准备拟写一份研学报告。以上文段是他收集到的资料,请据此为他写一段提要,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1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提到,人应跟茶树一样不断更新自己。在当下,青年更应不断更新自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评讲.pdf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