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上)作文训练(五):选择和使用论据 ——议论文训练(2)时间:2021-02-13 【学习目标】 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要求等知识, 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理论指导】 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一般来说,同学们写议论文运用论据主要有两种:事例和道理 (1)事例论据,指的是现实或历史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甚至有所联想。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特别是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有时并没有直接联系时(如下面的“袁隆平”的论据),就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如“从前……”“在我上初中时……”“某天,有一件事……”等这些叙述的语言繁多,以叙代议,有记叙描写的痕迹,就不能很好的突出议论中心。 (2)道理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道理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大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当然,最好能记住名言的出处、作者、时代、国别等,这样有利于论证。 【写作实例】 下面是历年高考中一材多用、精彩利用事例论据的实战范例 [素材积累](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 1、《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福建卷) “圆”,裸露身躯,怒目圆睁,向世人宣布:我最大,我是万物的中心,是不可违背的原则,不可忤逆的绝对的真理……他的声音震慑了天宇,震慑了大地。懦弱者匍匐在这位圣人者脚下,他们双目低垂,不敢正视前方,沿着这位圣人厘定“圈”亦步亦趋、循规蹈矩。于是空气凝固了,世界停止了脚步。 勇者无畏,智者无疆。清醒的智勇者,走出了“圆”的苑囿,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辨是非,于是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 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2、湖南卷[话题“跑的体验”] 《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 人生如同一条跑道,在奔向终点的途中,每个人都会奋力奔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甚至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奔跑正是奋斗的过程,终点就是预设的目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 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尽管他已经作出了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成绩,但袁隆平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这个新的目标前进。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全国第Ⅱ卷[话题“位置和价值”] 《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应该滋润一棵幼苗;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应该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抹绿色,你应该点缀艳丽的红花。 世间 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袁隆平他是中国科学艺苑里一棵梅,默默中散发着芳香。 他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安于自己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位置的,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价值。 他选择了那片土地,经过12年的苦心研究,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夜间,袁隆平的名字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以上三篇不同的高考作文试题都不约而同地引用到了袁隆平人物材料,从不同角度,取材都比较恰当,紧扣所给材料立意,运用自如,顺理成章。 【训练要点】 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在论点立意确定后,就是要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就无法明确突出。所以论据选择、运用和表达关系到议论文整体的鲜明和论证。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论据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在运用材料时,应将材料紧扣论点进行论证,不能让材料与论点“脱节”。 例:如今,中国亦不乏勇担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前辈合力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尔滨工业大学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称赞为迄今为止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勇于承担责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以青春的奋斗之姿,助力祖国发展”。……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说的那样:“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在世俗中喊出:“我便是唯一的光!”(《以青春的奋斗之姿,助力祖国发展》) [点评]文章立意精准,观点明确,标题即全文的中心论点。尤其是紧扣话题,点明青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主体部分,首先结合材料从历史写起,点出周恩来、燕园学子留给我们年轻人的重要启示;然后探究青年人助力祖国发展的原因;接着利用叶聪、嫦娥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的例子证明当今社会不乏勇担国家大任的青年,作文所举的事例中既有个人也有团队,更具说服力。 2.选择的典型性。“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就是说经典素材对于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论今”往往离不开“谈古”,经典素材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启发意义,巧妙挖掘,灵活运用,同样能为反映时代精神的文章增光添彩。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事例,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如同学间一些琐事,无名无姓的一些往事,无根少据的一些传说等。经典素材意蕴的指向通常是多维度的,这需要考生在运用时讲究方法和技巧。除了同类叠加、多人组合外,也可以提炼素材,取其一点;可以正反对比,对比映衬;可以片段组装,剪辑组合;还可以点面结合,拓宽深度,从而加强文章的论证力量。 例:我想起了那些文人雅士,他们成就了中国的高洁风骨。 清风穿过竹林,微微吟啸,嵇康自守高洁,不愿入污浊官场而隐居于山林之间;胸系香草步过兰皋,屈子不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于是遭流放;池畔钓竿微微颤动,庄子怡然自得,劝楚王派来的两位大夫回去,只因他不愿投身官场……因为有这些追求高尚情操的中国人,所以我们在谈起自己的文化时,可以自豪地说:“高洁之志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我想起了那些革命义士,他们成就了中国的不屈斗志。 秋风萧瑟,浓云密布,谭嗣同昂首走向刑场,无惧无畏,因为他要用自己的死告诉所有中国人:绝不能屈服!秋瑾临刑前,始终毫无惧色,因为她相信虽然自己的革命事业即将结束,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反抗之路才刚刚开始。戊戌六君子、鉴湖女侠秋瑾、烈士郁达夫、战士鲁迅、斗士闻一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面对黑暗,他们永远不屈服,不低头,不失败,便成就了中国的不屈斗志! (2019高考佳作《泱泱大国,由我们成就》) [点评]:上述文段的核心论证部分,用的都是经典素材。作者以嵇康隐居、屈子流放、庄子垂钓三个事例,阐明中国的“高洁风骨”。以戊戌六君子、秋瑾、郁达夫、鲁迅、闻一多等经典素材论述中国的“不屈斗志”。作者采用的是同类叠加、多人组合的论证方法,即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出来,同类互补,形成群体效应,共同指向并服务于中心思想。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营造铺陈之美。 3.运用的精练性。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精益求精,议论文中,用事件的目的是仅为论据用,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细描”,而应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所以有必要积累熟记一些经典锦句的材料。在论证中,对材料切忌堆砌,要从多角度灵活地运用材料。如正反角度、从时空角度、因果角度、逻辑角度等。 例:《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风朔朔,大浪滂滂,身处风云千樯的时代浪潮之中,时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时代的青春当由汗水凝聚,复兴的华章当由平凡书写。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我认为,汗水可以凝聚青春,平凡亦能书写华章。…… 九零后的年轻视频博主李子柒引起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关注与喜爱。如今光鲜亮丽的她,在十四岁时辍学打工,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磨难的生活。而李子柒因苦难练就的技能,成为了视频最大的亮点。她看似柔弱,却能扛能搬、挑粪水、打稻谷、锯木头……一箪食、一瓢饮,诉不尽归园田居的恬静淡然,流不尽的青春汗水,让她收获了如此多的喜爱。(在概括叙述中诠释论证了“青年与中国、奋斗与成就”这个主题) 平凡书写华章,淡然成就辉煌。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技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脚踏实地,戒戒躁”不仅是一句名言警句,更应是当代青年身体力行的实践选择。朝为学堂读书郎,暮成社会栋梁材。青年是中国大厦的中流砥柱,成就之辉煌,归根于平常心做事业。而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总负责人到“北斗之父”再到中国航天的“大总师”,孙家栋贡献卓越,然而他从不骄傲,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当中很平常的一个”。正是他不骄不馁的平常心,才能成就其令人瞩目的航天功勋。是以,平凡书写华章,淡然成就辉煌。 “丹山九仞,烟峰非数阙之功;紫极千门,琼台俟万楹之力。”前须传先人之精神;后须树青年之典范,用汗水凝聚青春,以平凡书华章。(高三训练佳作《汗水凝聚青春,平凡书写华章》) 4.材料的新颖性。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有时代特色,有新鲜感。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例:着眼当下,有德、有识之人在劳动中定义人生。改革开放四十一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中国人民能从温饱不足到富裕小康,正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以汗水换取的骄人成果。袁隆平手中饱满的杂交水稻让我们摆脱了饥荒与贫困;杨利伟乘坐的载人航天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在劳动中编织人生的辉煌。“天眼之父”南仁东扎根大山深处二十余年,为国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科学家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仍坚持工作;还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的守岛英雄王继才……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对劳动精神做出了最美的诠释。 放眼未来,新一代青年人在劳动中放飞梦想。港珠澳大桥成为“海上长城”;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神舟九号”与“蛟龙号”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中国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劳动精神使中国人的梦想不再遥远。当代青年,就应该学习这种劳动精神,在时代大潮中追逐梦想,展现青年风采。(2019年全国卷Ⅰ佳作《让劳动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点评]:这篇文章的事实论据全都是热点类时事素材。从袁隆平到杨利伟,从南仁东到王继才,这些都是新闻热点人物。港珠澳大桥、国产大飞机、“神舟九号”、“蛟龙号”等都是新闻热点事件,通过作者的有机叠加组合,素材中的人、事、物都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共同体现着“劳动”的主题。这些素材,无不跳动着时代脉搏,体现着当代风采,非常抢眼,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结合得非常好,文章最终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材料的丰富性。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但“理”要出“据”出,一篇议论文中,能扣论点的素材“丰富”肯定比“贫乏”好,在论证过程中,如果文中绝大多数内容为空洞说教,而无确凿的事实论据,文章的说服力肯定是不强的,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尽可能地多选用一些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自制,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拥有自制力的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所以,正值青春的我们,应学会自制,把握好自己,别让故事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 立身不从培养自制力开始,就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尘脱俗?面对诱惑不会说“不”,如飞蛾扑火。我们需要反省自身的追求与志向,需要克制身处诱惑中的自己,倘若如蚍蜉撼大树般狂妄,蟪蛄不知春秋般无知,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和成功无缘。自制,需要自身的信心和智慧,自制,更需要我们的毅力和反思。处世做人,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更不是来者不拒的愚昧,而是自制的过程,自省的过程。 无论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还是林则徐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不在警醒我们自制者清,自省者明。正处懵懂青春的我们,难道不应听取前人的建议来制约自我吗?(《自制,成就你的蕙质兰心》) [点评]文章最夺人眼球的是丰富诗性的语言,通篇文风典雅唯美。就可以有较强的辨识度,而这种辨识度必定会给阅卷者留下直观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作文训练不只是思维训练,也是语言训练。作者平常积累丰富,而且将积累化为素材,炼字且炼句。此文却十分流畅,这是因为文章始终鲜明地围绕着主题关键词——“自制”展开。 【写作范例】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8广东省一模)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字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今日修罗道,明朝莲花开 张俊卿 诺奖得主,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在罹患重症的《告别信》中,阐述了他独特的时间观:“我们的心中要永远有一个明天,他会给生活以希望。如果没哟明天,那我们更要把握当下。”在马尔克斯眼中,人生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在于明天登顶时的荣光,更在于今日攀登险阻的无畏。 这种时间潜流,让人不仅想到了马大师在《百年孤独》中的经典开篇:“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前面,谁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魔幻的开篇,将昨天、今天、明天再次串联。今天正是明天的昨天。明天又会成为下一个今天。 今天是因,明日是果。今天是现世,明天是来生。今天是情欲肉身的修罗道场,明天是灵魂涅槃的般若莲花。既然是修罗道场,就要经受人生的种种折磨和考验,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登山的过程。也无怪乎诗人顾城会在《山影》中说:“今天是魔鬼,明天是天使。”就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可以一个筋斗云翻越万水千山取得真经,却偏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成斗战胜佛。因为,今天是一个“悟”的过程,在磨难中思考,在砥砺中成长。只有经过每一个今天的淬炼,才能磨掉身上的贪、嗔、痴、慢、疑,进而达到“空”的澄明之境。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不是每一个奋斗的今天,都能迎来光明的明天。我们要有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平和心态。正如了凡大师所云:“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不至,福已远离”。我们在每一个今天的人生奋进中,纵然没有实现“会当凌绝顶”的英武豪迈,却依旧可以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潇洒情怀。我们不能保证明天一定光辉灿烂,但至少我们可以把握今天的无悔奋斗。 你肯定知道海子脍炙人口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的名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但你可曾知道,他在《幸福的一天》中这样赞美“今天”:“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 从黎明到黄昏 ,阳光充足 ,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幸福找到我 ,幸福说:“瞧 这个诗人 ,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 [点评]本文在阐述对“今天与明天”的理解感悟中可以说是处处论据在握,所论之处信手拈来,又切合所论,名著与诗句交汇,文脉与锦句齐飞,所引用的“素材”论据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论点的聚集力,深刻性由此彰显。相信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的平时阅读积累的功底!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学之、思之、行之 (54分) (评:标题用文言形式,古雅、简明,耐人寻味。这样的标题让人耳目一新。) ①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材料中父亲担心小朱白费了好待遇与母亲想让小朱先吃苦后放弃养蟹的角度,我更看好小朱的选择,正所谓无边的地狱的一头便是天堂。(评:以名句开篇,接着引入材料,引用材料的语言概述简明,最后以比喻句收尾,干脆利落。不过,“无边的地狱的一头便是天堂”句所关涉的“小朱的选择”里,到底何谓“地狱”何谓“天堂”,经不起推敲,从引用的价值来看,第一句黑格尔名句,跟材料似乎也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我更看好小朱的选择”?颇让人费解。引用名句和类比论证,方式是好的,但用得恰当,才能锦上添花。) ②小朱身为一名大学毕业生,能在待遇不错,工作体面的情况下有放弃网络工程师的想法,证明他在工作之余定有多学、多思、多行,在前景愈况而升(生造词语?费解!)的农业、牧业、渔业中结合所学的网络信息科技,无不(此双重否定似无必要,可以改为“自然”)存在他的合理性和可尝试性。我不是说父亲所提出的安稳不好,也不是说母亲建议的多种尝试不行,而是更赞成小朱的决定,在未知的行业前景中,这(代词指代不明)无疑如黑暗的漩涡,但凭借你年轻的朝气,对未知的好奇心不断地探索,摸(索)出来的(将)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评:结合材料,论述为什么认同小朱的做法,就事论事,“承”得自然。) ③这是一个众生(声)喧哗的时代,许多人每天为了生计而劳走奔波,大家都(过于绝对,且与前句不搭,可以改为“或许是”)害怕不安稳(吧),以(如)此便少了许多如古时的英雄少年,这不将是新时代的叹息吗?(简而不明,需要修改。)我们因(应)向(像)毛泽东主席所吟的诗一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多支持诸如小朱(这样)的生命(创业?)新血液。(我以为,)对如(于)小朱此事,他应先向父母商议好他以后的发展方向,不会(是像父母那样)单方面的养蟹,走着(可删)滞后性的老道路,而是会(删)结合互联网做起(删)“电商”,在思路没有理清,框架没有构成时先不辞职,在工作之余设计好计划书,经过多次调整至一致同意再放手一搏,这样不仅能有实践自身想法的同时,仍能一家和睦。(评:联系时代,紧扣材料,缘事论理,不枝不蔓。) ④在实践时多结合父母养蟹经验,一方面想好养殖的蟹的种类,调查清楚蟹适宜繁殖生长的环境,由心地做好绿色食品,打响健康的招牌,在运输方面多注意保鲜与送货效率,另一方面则多联系网络工程师的好友建议网店,构建出新颖、易操作的页面分类。(评:针对小朱择业后面对问题,给出具体措施,看得出作者思考的深度。此段似无结尾句,可以补充一句,使语段完整。) ⑤在学习此类知识到思考可性(行)度至最后行动,这都是小朱身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储淀后的表现,所以父母大可以不必阻止他的创业之路,(而是)在他需要时给予他点帮助和关心更会是爱的表现(删掉)。(评:进一步分析,结合小朱个人实际,从父母角度给出建议,建议中肯,体现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你的第一脚踏不下来,第二脚将永远也迈不开。读过材料,我更坚持小朱的观点,他早已成长(评:只是成长了吗?可以结合原材料中的“酝酿很久”来谈),具备年龄成长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学之、思之后的行之他必能手握明珠,踏遍山河万朵。(评:“踏遍”“万朵”,搭配不当,语言晦涩。如何才算“学之”、“思之”、“行之”,应有具体解读,作进一步解题或照应开头。) 【点评】这是一篇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有理有据的考场作文,优点有三:一是行文朴实自然,接地气,无高大上假大空的虚架子。行文紧扣原材料,提出观点之后从个人、时代和家庭多方面分析小朱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此举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给出合理的建议。二是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承转开合,比较自然,作为考场作文,这些都是赢得高分的“神助攻”。三是虽然语言尚不够老道,细读瑕疵颇多,但无论标题还是开头结尾,作者都尽心尽力奉献了自己的“匠心”,这在考场作文中都是难能可贵,值得学习的。如开头引用名句,提出观点后设喻取譬,结尾段以类比做首句等。不足之处:1、语言基本功欠佳,错字病句颇多,个别语句生涩难懂,需要多改多练。2、标题为“学之、思之、行之”,但行文只是小朱择业的合理及做法,没有点明三者的关系。从格局上讲,文章思路狭窄,在就事论理方面捉襟见肘,缺少收放自如的联想和拓展,需要进一步训练提升。 【作文题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年青毛泽东等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画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是史铁生与命运抗争的自画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对于人世的看法,也是自己人生的真实画像。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作为已经步入高中的你,又面临选课的人生前途抉择,要“如何为自己画像”?请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