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之道时间:2021-02-17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专题学案 【学习背景】 第六单元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劝学》讲的是学习之道,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岀发,更多谈的是个人学习;《师说》讲的是从师之道,涉及个人与外界的联系;《反对党八股(节选)》主张“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拿来主义》强调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黑塞和王佐良的文章则描述了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之作,汲取人类留存下来的优秀文化。 【学习目标】 第六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一个学习单元。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的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着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强化情境下的实践学习。学生通过 阅读、辨析、质疑、评估、论证等活动,获得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经验,并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1.诵读背诵《劝学》《师说》,能够掌握并积累“劝、中、假、绝”等 实词和“于、而、故、焉”等虚词。 2.阅读《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节选)》,鉴赏其生动形象、新鲜活泼的语言表达特点,丰富语言积累。 3.阅读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思考读书的意义,感受作者对知识的崇敬。结合同学们自己的阅读学习也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对“读书求学”之道的认识。 在探讨“学习之道”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及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并调整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能力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建立终身学习的基本意识。 【学习任务】 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围绕“学习之道”,深人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体会与认识:阅读背诵《劝学》《师说》,从几篇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体会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分享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主动深入地阅读,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结合同学们现实的生活与成长经历,进一步对学习之道”的“道”的认知。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问题,阐发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如《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师说》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透辟而振聋发聩;《反对党八股》主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坚决而不留余地等,各文中阐释的见解和道理令人深思。本单元的一些文章描述了,如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这些场景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写下你有过哪些难忘的读书经历?跟同学分享一下。 (2)思辨与写作:阅读论述类文章,能辨析作者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的论证角度与结构,理清论证思路,明晰论证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比喻、对比、事实、引言等做论据,支持并阐释其观点与主张。 在讨论和辩论时,能理性地、清晰地、有条理地,围绕个人的主张或观点、遵循表达逻辑,阐发自己的思想;阐发时做到 立论正确,论据恰当,语言准确,讲究逻辑。本单元的文章以说理为主,运用了多种说理方式,语言也各有特色。《劝学》多以比喻阐发道理,生动形象;《反对党八股》为党八股画像,态度鲜明而又诙谐幽默;《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睿智犀利而又妙趣横生。阅读本单元课文,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体会其说理艺术,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 1.论证方式:本单元课文大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说理;《劝学》《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说理。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典型的例子,分析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本单元的文章大都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往往先批判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阅读这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又是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2、探究拓展:《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写作训练:议论要有针对性,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强调诗文创作要关注时代、有针对性。写议论文更应当遵循这一原则,不空发议论,不自说自话,这样文章才能有内涵、有价值,也容易被人接受。
第一课段:通读文本,了解“学习之道” 核心任务,梳理字词(3课时)。 活动一: 阅读《劝学》《师说》,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通读课文。借助《导学案》和工具书,整理《劝学》《师说》的文言字词、句式,小组讨论疑难文言现象,将不能解决或不能确定的内容反馈至班级问题栏。 学习任务卡一:
学习任务卡二:
(文言文最大的阅读障碍是字词的障碍,因此,阅读古文,我们要回归语文的本源,学生梳理字词,在理解字词,畅通阅读后再对文本进行分析) 活动二:梳理文章观点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诵读、朗读、默读等形式,一起梳理出四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其他观点,批注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摘录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或选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用一句话写出摘录喜欢的理由,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1.通过朗读,感受白话文语言风格的生动活泼性,幽默讽刺; 2.通过朗读,梳理出四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二课段:研读文本,阐释“学习之道”(3课时) 一、 核心任务: 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明晰“道”的内涵,能归纳 不同文本的说理艺术。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是读懂论述类文本的第一步,只有理 清论证思路,才能进一步认识其论证的逻辑关联。 任务1:师生共同归纳《劝学》论证思路图,依据思路图归纳、概括其说理艺术。 任务2:学生仿照任务 1,编制《反对党八股》《师说》《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思路图,并进行解说、交流、展示、评选。 任务3:比较单元前四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撰写分析报告,整合把握议论文的要素,并建立说理的基本模型。 任务4: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梳理本单元各篇文章对“学习之道”的阐述。结合同学们自己的阅读学习生活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认识。 二、 教学过程 以《劝学》为例。 1、导入: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到如今已经经历了9年多的专业读书训练,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假如此刻我要让你们说说读书学习有何意义、作用,学习的方法应该怎样学习的态度应该如何,我想我们大部分的学生还是给不了一个完整的答案的,今天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经写下了一篇关于劝勉学习的文章,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让我们来体验大师笔下的学习意义、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问题。 2、介绍作者:(学生预习准备)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2)《劝学》比较系统阐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式,对求学做出了精辟的论述,结合全文谈谈对问的学习借鉴意义? 模板:在本文中荀子 这些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