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课文教学 >>必修(下) >> (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中华之光
详细内容

(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中华之光

时间:2021-08-16        阅读

                                              了解中华文化 理性评价历史——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学习目标

 1积累丰富的文言文言语形式,也要关注人物根据读者对象选择的情感态度、语气、语调、特殊句式、关联性词语及其表达效果。

2关注叙事性描写说理性表达。在整体情境中研读人物对话,提炼或提取话题核心词,研读说理内容的合理性和人物说理的基本方式。

3在探寻古人言论艺术“密码”的同时,敢于与古人对话,在对话中生成自己的思考和评价。  

4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任务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1.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人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

  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恒晋文之事》都展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章写作时的社会现实,思考这些理想的意义,理解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人思考。甚至对史书的记载提出质疑。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鸿门宴》中是谁真正主导了事件的走向?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

  4.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在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有人认为“随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5.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

  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总结梳理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

 

【任务一】梳理文言知识  对话核心主题  4 课时)

1)记一记:梳理文言知识(1课时)

自主研读文本,圈画批注重要文言字词,整理重要文言句式、语气及关联词语的表达效果,完成有关阅读札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三项学习任务:一是梳理积累常用的文言句式,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在文本中作好批注评点,也可以采用表格整理文言知识,完成自主阅读笔记;二是借助评点阅读,揣摩文言语气和语调表达了说话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在表情达意上有怎样的效果;三是圈画文言关联词语,整理这些关联词语在论辩说理上的表达效果。

可以统筹课内外时间,全面梳理有关文言知识,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札记检查、文言知识抽样检测和互动答疑。

2)读一读:对话核心主题(1 课时)

同学分角色朗读有关对话内容:读出说话的味道,如语气、轻重、节奏、情感等,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互相评价和修正,提升朗读的质量。

用思维导图将说话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看他们各自的观点倾向,然后小组交流,看表述是否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圈画每个言说者的核心观点,准确理解观点句的意蕴,评点你认为观点有新意、表达有创意的“金句”,为全面评价双方的观点作准备。

3)理一理:双方说话的技巧(1 课时)

可以分小组探讨对话中的表达技巧,可以结合文言句式、语气、语调、修辞、比喻等多个方面的说话技巧进行评说。

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寓言故事、生活事例、名言警句、自然现象、历史传说等都成为他设喻的方式。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在探讨表达技巧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集中某一技巧扫描五篇文本,举例子,讲效果;二是针对某一文本,扫描所用的各种表达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疑难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整理后待集体讨论解决,每位学生做好研读笔记。

综合以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作出“谁是最具魅力的言说者”的判断。不求答案统一,重在每位学生对文本的对话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任务二】体验对话场景  探究思考评价(4 课时)

任务一主要聚焦文言知识和文本思路的梳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任务二则突出学生的展示和表达,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主要通过以下环节来达到目标。

1)演一演:还原对话现场(1 课时)

模拟对话现场:让学生演一演,是在自主阅读的小组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提升版”。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话片段进行表演。模拟对话现场体现“模拟性”,注重现场的真实感,注重说话人语气、语调、情感等要素的融合。

评价对话效果。评价小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任务一中的分角色朗读,注重朗读者熟悉文本内容,主要评价朗读的顺畅度;

“模拟对话现场”环节强调真实对话情境的展示,注重学生体验“现场感”。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是模拟对话环节评价的重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的第二段,烛之武和郑伯的对话,人物心理刻画得最细腻: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虽然年轻时因未被重用而产生牢骚和不满,但他更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者。郑伯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警示国家大义,晓之以理,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秦师。在模拟展示时也应考虑人物对话的辅助动作、神态等。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孔子及弟子的情态动作中可以窥见人物的心理态度。第一位出场的子路“率尔”,最后一位出场的曾皙“鼓瑟”,两项对比中彰显人物性格。子路言志后孔子“哂之”,颜色胜言语;曾皙言志后孔子“喟然”,一叹寓褒贬。《齐桓晋文之事》的体态语很少,表演时可以根据对话情境增加动作、神态等内容。

2)评一评:哪一方更有理(1 课时)

各执一词:学生可以赞同某一方的观点或者反对另一方的观点,在观点交锋中生成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丰富解读。对话观点的形成,离不开说话双方的背景、氛围和环境等因素,也可以有新时代背景下的认识或解读。二者交融,丰富了观点交锋的语境,也使学生发表的观点更具张力。观点交锋越激烈,学生参与的热情越高,对文本理解得越深,越利于现场生成言语智慧。双方交锋既要做到有理有据,又要注意辩论的礼仪。

一言褒贬:这个环节相当于辩论的“总结陈词”,用一句话进行总结性评价。小组每个成员都只能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抓住核心问题进行“狙击式”反击。首先要瞄准对方的“痛点”,其次是针对“痛点”组织好语言,做到简洁有力、有理有节。

3)写一写:我的“一家之言”(2 课时)

这是一个创意写作训练。写作的切入口小一点,写作内容基于某一文本的一个对话环节、一个人物、一个视角、一个观点等,深入表达对某个论题的深度思考。这个环节既要立足文本,又要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更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借助逻辑说理支架,帮助理解说理内容的错误或逻辑表达的误区。

口头表达常常不够严谨,书面表达可以字斟句酌,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现有价值的论题,可以写成文本解读、文学评论或学术小论文。注意观点清晰,有理有据。不少于2000 字。也可以用文言方式进行书面写作训练,字数要求相对少一些,500 字左右即可。注意文言实词、虚词的恰当运用,注意借鉴所学文本的特殊句式和修辞等增强表达效果。写好后要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修改;也可以读给同学听,听取意见后修改润色,进行完善。

 

【教学思考】

1. 夯实自主阅读基础:从散漫浏览到评点留痕学习任务群不是以一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而是多个课时持续的阶段性语文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课外自主学习;既有文本精读,也有略读和浏览。学习任务相对较多,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自主阅读贯穿全程。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越是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就越不容易控制教学行为,也越不容易评价教学效果。学习任务群活动越是讲究创新,就越不能忽略基本的语文学习方式。预学是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基础工作。例如多文本阅读教学,需要学生作好前期学习准备,完成多个文本的自主阅读任务。不夯实前期的自主阅读基础,学习任务群活动就会失之盲目、浅薄和空泛。

但是,自主阅读在很多学生眼里是“口头作业”,学生缺少目标和抓手,教师也无法检测。事实上,自主阅读应该成为一个包括文字注释、概括、评点、读书笔记等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学习行为,引导学生从散漫的目视阅读走向思维留痕的评点阅读,从而保证自主阅读质量和有效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如通过对关键词的描写角度、句式、表达效果、叙事中寓褒贬等特点,引导学生深度体会、领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自主阅读环节,学生的批注评点和阅读笔记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批注评点和阅读笔记是学习过程“留痕”的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学生专注阅读内容,又有利于教师检查评估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圈画的位置,标注内容的重要性、关键性,以及评点的准确性和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基于评点痕迹的分析评价虽然是主观性的,但是作为日常教学的促进手段,十分有效。

2. 更新教学内容:从教文言到教说话

在教文言文的时候,一般着眼于“文”。许多教师以应试教育为终极目标,把静态化的文言知识积累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唯一任务,这样的文言文教学令学生厌倦。文言文教学应积极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现代价值,从教“文言”到教“学说话”,让文言“活”起来,让学生的头脑和嘴巴动起来,真正实现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

本单元的五篇文本都有人物对话的描写,这是对学生进行交际语境口语表达训练的优势资源。创设“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等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言说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庖丁解牛》中的文惠君,节选全文只有二十个字。开篇“嘻,善哉!技盖至此乎?”一句三叹,三个极短句使用了三种标点符号,“嘻”是语气词,表示惊奇;“善哉”是感叹词,寓含赞赏评价;“技盖至此乎?”表达了文惠君的好奇,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好学并且能听进人言的明君。而结尾的“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又是三个极短句,表明了文惠君倾听之后的顿悟,从“解牛之术”觉悟“养生之法”,可见文惠君的智慧。极简的几笔就让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教师与其旁征博引地讲解,不如让学生在人物对话的表演中体悟。从语言知识学习到交际语境的言说方式训练,是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3. 优化教学方法:以情境任务整合教学资源

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应坚持从教语料到用语料教,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以情境任务为载体,提炼并聚焦语文实践活动话题,创设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深度思考的习惯,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比较规范的一篇人物对话语录。如果沿袭传统的句段讲解式教学,学生不感兴趣,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让文言文学习“活”起来。题为“侍坐”,实为一场“主题论坛”,他们是围绕一个怎样的话题展开讨论的?请从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中比较他们观点的差异,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揣摩人物不同的心理。这次对话设置了三个场景,先是弟子侍坐孔子问“志”,再是弟子各言其志,最后是曾皙追问和孔子评价。孔子让四位弟子“各言其志”是事件的主线,“尔何如”是串起各位弟子回答的关键。可以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感受人物形象、语气和态度。情态动作也是窥见孔子及弟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子路“率尔”,曾皙“鼓瑟”,孔子“哂之”“喟然”,都可以在真实的言语训练中增进理解。

除了单篇文言文本的细节研读,更要有开阔的视野,整合关联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向更深、更广处探究。例如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孔孟的志向有何异同?二人表达志向的方式有何差别?这样的学习,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也不是在文献资料的静态阅读中拓展知识,而是在文本的深度探究中获得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4. 培育语文能力:从平面展示到螺旋式进阶当前的语文课堂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时空,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然而,也应关注两种潜在的低效教学行为:一是课堂上只有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展示,缺少教师有效的指导和提升,且展示多是平面的、同质化的,而不是层级性的、进阶式的;二是关注学生口语表达中对教学重点或难题的解决,而忽略学生语言精准表达能力的提升。这两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当下的语文课堂上。

学习是一个螺旋式立体提升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与教师有效的指导并不矛盾。从平面展示到螺旋式推进是培育语文能力的必然路径。课堂上学生作展示,教师当观众,这其实是对师生地位的误解。教师应有所作为,而且需要有更卓越的教学智慧,判断介入时机、介入方式、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等,发挥促进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例如,《答司马谏议书》是一封文言书信,不是典型的对话文体,但仍是对话语境的言说。如在学生研读文本之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司马光的口吻,用文言文给王安石写一封回信片段,选取《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点进行反驳。让学生针对文字内容和逻辑表达进行小组合作,修改提升,然后整合成一封500 多字的完整书信,再次齐读,修改完善。从学生的作品片段展示到最后完整书信的形成,文字表达逐步精准。这个过程中修改的是文字,完善的是思想。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及同步练习带答案.docx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doc

202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x

统编教材第一单元导学:中华文化之光(学生版).docx

第一单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

《论语》经典名言选(1).docx

史记 项羽本纪.docx

(2019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讲义:第1单元-单元导读-含解析.doc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设计).docx

必修下 《烛之武退秦师 》 情境设计 .pptx

必修下 《烛之武退秦师 》 文言基础版 .pptx

必修下 《鸿门宴》1.pptx

必修下 《烛之武退秦师》.pptx

必修下《鸿门宴》2.pptx

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pptx

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2pptx

必修下《鸿门宴》3.pptx

必修下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 .pptx

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pptx

必修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pptx

必修下 《庖丁解牛 》.part3.rar

必修下 《庖丁解牛 》.part2.rar

必修下 《庖丁解牛 》.part1.rar

第一单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

统编教材第一单元导学:中华文化之光(学生版).docx

(必修下)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学案设计:第一单元教学.doc

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合集.docx

《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资料.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docx

《兼与爱:两种思维的双向奔赴》.pptx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