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课文教学 >>必修(下) >> (必修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理性倾听
详细内容

(必修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理性倾听

时间:2021-08-21     作者:高勇【原创】

理性地倾听,辩证地表达

——统编必修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景仰。

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现实,深入思考。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均为议论性文章,都关注现实,善于思辨,体现出思维的缜密和表达技巧的高超。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

1、了解背景,疏通文意,掌握相关文言文词句,背诵全文,学习古人心怀天下,勇于变法图强坚守道义,敢于担当的精神。

2、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教学流程】计划12课时.

首先,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提升理解感悟的能力。

其次,学习《阿房宫赋》和《六国论》梳理、积累两文中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把握两文的思想观点、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最后,开展课堂活动:

1)围绕所学所思,选取“责任与担当”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当下新闻人物事件,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写一篇“短论”

2)以理性的声音表达,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如比喻和类比)等。围绕所学课文,查找历史资料,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或选取当下热门话题人物事件,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选题参考: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同俗与坚持自我、个人与集体、学历与学力、扫一屋与扫天下、繁荣与勤俭、全球化与民族性、科技创新与发扬传统等。

作业:完成“全品”《导学案》《练习测》相关试题,背诵全文围绕“坚守道义”“敢于担当”“心怀天下”“变法图强”为主题的阅读摘抄完成本学期作文训练一:如何展开论证。

 

第一课:《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4课时)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掌握驳论文的写作思路。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体会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一、自学预习: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说说你所知道的作者的故事和言论

2)熟读全文,疏通圈点,归纳文言文字词句,概括论证观点和思路。

 

课文

作者、背景、文体

主要观点和针对问题

论证思路和方式

重点字词句

(结合“导学案”)

 





 





 

 

二、探究和讨论

1、《谏太宗十思疏》中心论点?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地直接提出论点,全文运用了那些论证的方式?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2、魏征劝谏唐太宗“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类概括一下;文章最后“总此十思,……大道哉!”可以删去吗?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答司马谏议书》本文是驳论,作者旨在批驳什么观点?又是如何展开驳论的?

 

4、《谏太宗十思疏》与《答司马谏议书》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谏太宗十思疏》是进谏劝勉,《答司马谏议书》是回信批驳,两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试简要分析。

 

三、比较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思考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相同点

面对问题的态度

都直面现实,勇于担当,躬身入局

立足点

为国为民,不惧逆鳞或得罪同僚

表达特点

态度坚定,力量十足

不同点

论证思路

正面立论,层层递进

驳论为主,先破后立

论证方法

比喻、对比论证

驳论为主,先破后立

整体表现

形象真切,骈散结合

立论与驳论,当下与历史结合

 

、作业:(1)完成“全品”《练习册》,背诵全文(2)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的表达,要求观点鲜明,有礼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证方式,结合以下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论。

    据报道,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张天一,一个30岁的湖南常德小伙,“伏牛堂”的创始人。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卖起了米粉,开始没人支持,一片反对,曾被董明珠(格力集团董事长)当面怒斥:“北大毕业却去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他认为只要把一件事做好,能对社会有贡献,就是一个人的最大成功。后来他靠着30多平米的小店,4年卖出了5个亿,成为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青年企业家。

   针对以上新闻材料,对于张天一的选择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请你给张天一写一封短信,表达你的劝谏或看法(200-300字)

 

四、文化常识

1、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2吴越——指江东地区,即今江苏南、浙江。因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吴国和越国而得名。

3.君王的称谓——

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万岁: 本为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后用于祝颂帝王。后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就成为帝王的代称。

陛下: 陛,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言时不能直呼皇帝,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后用陛下代称皇帝。

陛下: 陛,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言时不能直呼皇帝,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后用陛下代称皇帝。

天子: 古人认为君主是秉承天意的,故称天子。

圣驾: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圣驾”代称皇帝。

殿下: 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王侯或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太子、侯王为“殿下”

4、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5.

5、谏议大夫——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是秦朝设置的专门执掌议论的重要官职。

6、君实——司马光的字。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定字。

7 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8. 古代常用谦称——

鄙人: 本义指居于郊野之人。古人常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陋。

臣:古人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系在内。

仆: 旧时男子自称谦辞。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晚生:旧时对前辈称己的谦辞。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舍: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晚生:旧时对前辈称己的谦辞。

不肖:旧时男子自谦辞。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

不才: 旧时男子自谦辞。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

不敏: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

在下: 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第二课时段:《阿房宫赋》与《六国论》

学习活动:阅读《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结合写作背景、文章体式及文章内容,感受两篇文章的说理情境。《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六国论》是一篇以政论和史论为主的策论文,都借古讽今,不仅向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都成为了千古名篇,这离不开其高超的论证技巧。

学习活动一:诵读《阿房宫赋》,梳理文章结构,了解行文思路。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阿房宫赋》是赋体文,写于唐王朝日渐衰落之时,暗含对统治者的讽喻,细读文章,思考哪些是“体物”,哪些为“写志”。

明确:(1-2)“体物”(描写阿房宫)   (3-4)“写志”(交代写赋的本意)

1.知人论世:

1)作者:杜牧,生于803年,卒于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

2)写作背景: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十五岁继位,在位期间,耽于玩乐,不爱理政,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害。作者预感到唐王朝局势危险,借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文章体式:“赋”,是古代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阿房宫赋》通过描摹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

3.主要观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学习活动二:诵读《六国论》,梳理文章结构,了解行文思路。

《六国论》为史论,写于北宋中期承平之时,因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缴纳“岁币”,损伤国力,助长敌方势力,对此,苏洵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规谏当朝统治者。全文是如何进行论证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明确:(1)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下文议论。(2-3)分析问题,展开论证。(4-5)解决问题,收束全文。

1.知人论世:

1)作者:苏洵:生于1009年5月22日,卒于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2)写作背景: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2.文章体式:“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长于析理。“论”又分为两种:政论和史论。本文通过评论六国灭亡的历史,总结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方面的借鉴。

3.主要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学习活动三:比较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及使用的论据,完成表格。

图片1.png 

 

五、作业:阅读苏辙的《六国论》,对比他与苏洵观点的异同。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其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他责备六国谋臣没有充分认识韩、魏在战略上的重要性,缺乏远见,胸无大局,贪图小利,背弃谋略,自相残杀,让秦人有机可乘,各个击破。他的文章观点鲜明突出,见解独特新颖,论证充分有力,语言简洁明快,笔挟感情,文势纵横,充满了朝气和激情。

 

课时段:鉴赏说理艺术

一、导入

如何准确、委婉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如何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如何得体地陈述自己的理性思考,都需要借助说理的艺术,尤其是语言,这节课来了解《谏太宗十思疏》与《答司马谏议书》的言说技巧。

二、学习活动一:诵读《谏太宗十思疏》,体会臣下对君主劝谏的言说技巧。

讨论:《谏太宗十思疏》是作为大臣的魏征劝谏君主唐太宗的文章,却不失为一篇气势磅礴的文章,魏征运用了怎样的言说技巧?

明确:委婉、诚恳。

①多用比喻。把劝谏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首段开端以“木固其本”“水浚其源”比况,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龙·论说》)。

②善用排比。比如开篇连用三个排比句,对仗工整,一落笔便气势不凡,吸引读者视线。以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证,正反对列,凸显进谏是主旨。

③态度诚恳。魏征在劝谏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君臣关系”;称自己为“下愚”,称皇上为“明哲”;用“臣闻”,而不说“臣以为”。他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为君分忧,用心找出君王身上的不足,并贴心地替君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三、学习活动二:品读《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体会驳论文的言说技巧。

《与王介甫书》(节选)

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自古人臣之圣者,无过周公与孔子。介甫虽大贤,于周公孔子则有间矣。今乃自以为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喜之;与我不合,则恶之,如此,方正之士何由进?谄谀之士何由远?方正日疏,谄谀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夫从谏纳善,不独人君为美也,于人臣亦然。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无如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詈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孟子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又曰:“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子之志乎?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又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何介甫总角读书,白头秉政,乃尽弃其所学而从今世浅丈夫之谋乎?

思考:1.就王安石驳斥的主要方面,在《与王介甫书》中找出相关论述。

    

司马光的论述

王安石论述

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不为侵官

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不为生事

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

不为征利

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詈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不为拒谏

 

2.王安石如何驳斥?

这篇文章的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

①举例论证,树立论点。结合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变法在于正义性并非众人的看法,坚定自己的立场,有理有据。(驳论点)

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作者在第二段论述开头,以“儒者”公认的要求(名实相符)为发端,以对方用以律人的标准为前提来反驳司马光,同时为下文从事实上驳斥对方强加给变法的罪名,提出了必要的理论依据。(驳论证)

③芟除枝蔓,一一辩驳。司马光来信三千余字,对变法造成的后果罗列成堆,若一一争辩,势必陷入泥淖。王安石拎出要点,严辞一一辩驳,针锋相对,要言不烦地予以驳斥,理足气盛,既具有文学家的简洁语言,又具有政治家的独到眼光。(驳论点,驳论证,语言艺术)

④刚柔并济,以退为进。王安石和司马光同为朝中重臣,私交甚好,王安石因此多用“窃”“蒙”“冀”等委婉措辞,有礼有节。然并不因此含糊其辞,同时点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终必不蒙见察”,划清观点界限,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语言艺术)

这样举重若轻地对待“汹汹然”的“怨诽”,尽显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既针锋相对地驳斥了司马光的指责,也表明了自己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结尾处礼节性致辞又不失赠答之礼,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半山文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清】刘熙载

固由兀傲性成,究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如此。  ——【清】吴汝纶

四、作业

现实总是复杂的,劝谏者有不同的立场,谏说的内容、目的,需要客观分析,一昧“听之”或“拒之”,也未必就可取。你认为王安石与司马光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写下你的看法及理由,200字左右。

 

 

2021统编必修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2021第八单元教学设计.pptx

第八单元教学资料(1).rar

第八单元教学资料(2).rar

必修下《答司马谏议书》定稿.pptx

必修下《阿房宫赋》课件 橙色版.pptx

必修下《答司马谏议书》要背景.pptx

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pptx

必修下《阿房宫赋》优质课 .pptx

必修下《六国论》pptx

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课件.pptx

必修下《六国论》定稿 .pptx

《六国论》基础知识过关卷 情境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齐桓晋文之事(改)逐句翻译.ppt

《答司马谏议书》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统编版解析版.zip

2024统编必修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