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备课教研 >> 2020-2021高一(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详细内容

2020-2021高一(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23     作者:高勇【原创】   阅读

2021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高勇(整理)

2021.03

扩大阅读范围,增强练笔、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基本方向”这是2021八省语文联考给我们日常语文教学最大的启示。这次考试是一次“适应性考试”,即模拟、演练性考试,相对于近年来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本次考试题型变化较大,个别题型较为新颖。

一、高考比较分析

1.现代文阅读

2020年全国一、二、三卷的论述类文本第123小题全是选择题,实用类文本仅一道主观题(第6小题);2020年山东试卷和2021年联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I的第123小题都是选择题,第45是主观题。2021年联考试卷现代文阅读II题型与2020年山东试卷无异,也与2020年全国一、二、三卷无异。

2.古代诗文阅读

2021年联考试卷和2020年山东试卷一样,在文言文阅读增加了一道主观题,即第13小题:“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3分)”

3.语言文字运用

2020年全国一、二、三卷前半部分全是选择题,后半部分是补足语句题和缩写语段题;2020年山东试卷题型丰富多变,除了原有的选择题(破折号的用法)和压缩语段题,还有主观题(分析修辞效果、对比不同语句表达效果)、修改病句题(直接修改,非选择题);2021年联考试卷题型的丰富性介于2020年全国试卷和2020年山东试卷之间,其中第22题“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颇有新意。

4.作文题

2021年联考作文题先简述1950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状况,再提出写作任务:“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显然着眼于政治导向,与近年来的作文命题趋向一致,其丰富内涵待后方阐述。

二、试题结构分析

1. 试题题型概述——

1)本次考试采用150分考试试卷,总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题型分为: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Ⅱ(11分)

(六)、写作(60分)

3)试卷总体难度:中等偏难

4)具体难度分布:

简单题:现代文阅读Ⅰ;古诗词默写;古代诗歌阅读

中档偏难题: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

难题:现代文阅读

2.具体考点分析——

Ⅰ题型专题分析

1) 选择题分值占比33分,较之前题数增加,除文学类文本比较难,总体来说难度降低,所以保选择题依然是语文得分所在;

2) 阅读主观题——出现新题型(评议类文章)带着任务解决阅读问题,需要考生去思考问题,不是是作为读者的考生去评论这个文本,不是仅仅阐述作者的分论点,而是要有自己的见解,需要考生的阅读量积累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正确看法;

3) 语言文字运用中成语、词语这些基础题都消失了,出现两道衔接题,病句改错由选择变成自我修改,注重学生对语句的修正能力,不仅仅是判断意识!

4) 文学类文本出现新的文本形式——非连文本,说明不仅仅考小说、散文,还可以考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说和散文可以结合起来考察,呈现不同的组合方式,需要考生两方面都要重视掌握!

5) 默写题比较简单,依然考察的是2003版教材的64篇,主要考察了古诗,没有文言文篇目的考察,但从2019年开始的统编教材背诵会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目前至少有72篇。

Ⅱ各个板块分析

1、现代文阅读1,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主题是“人工智能”,命题平稳,前三题选择题很平常模拟题很相似,第4题考论证手法,很传统,第5题考两则材料观点的相悖,有创新。同时这里也能看到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开始有了变化,即“同一主题,相关论述”中的“相关”也可以是“相反”。

2、现代文阅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各个省份不一样——河北、广东、湖北、辽宁是《国文教员》;江苏、湖南、福建、重庆是川端康成的《秋雨》。这说明命题人在检测各类文体的考查效果,和新课标提倡的群文阅读不谋而合。

3、文言文阅读来自《汉书·霍光传》,没有脱离二十四史,命题方面并太大创新,依旧是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只是选取有争议的大人物霍光,而不是传统的忠臣廉吏,选材标准值得体味。

4、古诗歌鉴赏选取的是边塞诗《幽州新岁说》,主观题是“归纳思想感情”,中规中矩。

5、名句默写来自于《望岳》《天净沙秋思》,第三题很有创意,没有指明篇目,仅仅说是李商隐诗歌。明眼人都知道“沧海”肯定是指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6、语言文字运用有大的改变,结构上分为2部分。整体上比山东卷增加了1道选择题,和海南卷相等。2部分为“语言文字运用1”“语言文字运用2.

“语言文字运用1”考衔接(选择题)、修辞(选择题)、语病(主观题)。

“语言文字运用2”考补写(主观题)和一句话概括(主观题)。

这次的语用改变,再次印证了语用将走向大融合的观点。而且在考纲取消的情况下,语用迟早有一天和阅读题完全融合。

7、作文考的“抗美援朝”,和当今的国际风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材料下面的任务很明确,写给校团委的主题稿件,内容上是宏大主题作文,形式上是任务驱动作文。

总体评价这份试卷,就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三、策略与措施

2021八省联考透露出重要的新高考趋势,对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启示有重大意义。

1)明确教学目标——2020年开始,高考命题取消了考试大纲,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参考高考评价体系”;本次考试,从选材到设题,基本无套路可寻。因此,无论是高考复习还是高一、高二语文的教学,要有意识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20版《课程标准》,以及《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尤其针对2019年考试使用的统编教材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与思路,对标单元要求,落实目标任务。

2)现代文阅读策略——现代文阅读不能拘泥于小说和散文传统样式,要更多、更新、更有素质。并且要关注名家作品,如鲁迅、沈从文、胡适、马尔克斯、汪曾祺、季羡林、林语堂、莫言等等。平时练习文本应该更加多样,不囿于现有的套路和模板,敢于推陈出新,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才能带来语文能力的提升。而信息性文本阅读回归文本是根本,“找信息”是万变不离之宗。运用勾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文本信息及关系可视化。“非连续性”在八省联考文本中体现的难度大于20年新高考文本,平时教学中要更注重练习文本间的信息整合、比较和逻辑推断

3)文言古诗教学策略——要重视文言文关键点的突破。选出关键节段,勾画人物关系,理清命题逻辑。加强实词等必背知识点的积累学习。还要注意的是在文化常识题目中,不仅要通过平时的积累掌握常考查易混淆的知识点,还要结合每个词在文本中的实际含义辅助判断。这对目前高一语文教学在文言文学习上提出了在适当扩展阅读范围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实战的训练。古代诗歌鉴赏题应以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为训练重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以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重点)。因此,高一起始学习应立足于“读懂”,以此为出发点,辅以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相关知识体系的梳理,广泛积累、强化能力、规范答题,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背诵在高一、高二初始就要落实完备,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引导和检查落实好。

5)、语言文字运用策略——要夯实基础,抓住核心考点训练,结合新教材和平时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整体把握语言能力,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

6)、作文写作训练策略——写作上更突出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本次考察材料性质看,包含着铭记历史”与“迎接挑战”之间的关系;从材料蕴含的主题看,包含着“铭记历史,众志成城,抗疫图强”“不忘初心,无惧艰险、复兴中华”“传承传统、磨砺自我、直面挑战”“继承先烈精神,砥砺前行”“团结一心,拼搏迎难,继续奋进”等多重关系。可以预计该类任务驱动作文依然为考查重点,因此注意培养学生思辨思维与结合当代时事进行分析写作的能力。把提升写作能力与素养当作头等大事。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明确于此,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树立“三年一盘棋”的意识,根据统编教材的计划安排,详细拟定写作训练计划,坚持训练的序列化,训练问题的多样化。

7)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本次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大力训练高中生的鉴赏力,尤其是联想力、想象力,提升高中生思维的深刻性、细致性的品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指出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他们具备敏锐发现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具备推测、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具备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把发展高中生的各种基础思维和高品质思维放在阅读教学和阅读备考训练的重要位置。学生的考场语文综合能力体现要从高一到高三的常抓不懈,三年一盘棋的规划中渐进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把阅读活动和练考结合起来,既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又要注重在考场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速度,努力创建新模型。现在2021年,八省新高考改革的趋势也是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语文的作文是紧跟时事,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学生应该关心时事,知道国家、社会发生了什么,背景是什么。孩子们能写出来作文,但是又很难写出彩。现在高中学生每天时间非常紧张,不停地做题刷题,眼界知识面有限,应该每周拿出来时间让孩子们看新闻周刊,了解时事,把名著阅读和时事新闻阅读相结合,在积累和训练上下功夫。

1:2020-2021(下)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将参照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总工作计划,继续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以“双线混融,先学后教”为手段突破,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下,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结合我校高中语文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摸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和成绩的提升。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统编教材必修(下)的学习,其具体目标是:

1)重点完成两个文言文单元的课文教学任务,不断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加强背诵;

2)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中重点是小说的阅读赏析,了解中国传统戏剧的历史和艺术风格,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

3)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学会梳理、归纳、探究,把握文段复杂感情。

4)《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计划完成前40回阅读,批注并展示活动。

5)写作方面重点是能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适当方式展开议论。

6)适当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紧密围绕课本所学开展辩论赛、戏剧表演等

三、措施策略

把握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和高考的新动向,认真专研教材,相互听课,向课堂要效率,上出精品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完成“必修下”全部8个单元的课程任务。

继续强化备课组的教研功能,以“双线混融,先学后教”改革为契机,争取在语文先学后教、校本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备课组自己的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围绕《全品》的“导学和练习”,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必总结,在训练中反思提升,如文言文的字词句解读和翻译、诗歌小说的赏析归纳、社会科学文本的信息整合和逻辑推理等。

“必修下”文言文背诵较多且都是重点篇章,在教学中要狠抓背诵落实,各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化整为零,互相监督,层层推进、落实到人,有计划有目标,在背诵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坚强信念。

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引导,加强精品名著的多层次的赏析,落实每周“摘抄本”的新闻和美文阅读积累,充分利用好“学习报”,加强阅读积累指导,为写作铺垫好基础。

以必修下单元写作任务为主体,继续加强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计划每3周训练一次作文,有学案有总结,各班也在课文学习之余有针对性开展“微写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征文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本学期按照级组安排除期中、期末外自组2次以上全面考试,认真研究高考新动向,搞好自组命题质量。各班在平时课程学习中可以随堂小测,落实学生对所学课文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规范答题。

以考试总结和作业检查批改为依据,对基础较弱、分数偏低(90分以下)的同学要多鼓励和帮扶,必要时专时辅导,促其提高。

2020-2021高一(下):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计划.docx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