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下)高一语文备课组总结时间:2021-08-24 一、学习新课程,用好新教材 承接上学期教学实践,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备课组寒假前就准备了这学期的新教材,提前介入规划,同时也给学生精心挑选布置了“寒假作业”的预习。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结合学校“双线驱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在“听、说、读、记、写”方面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明确了新课标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发展渐进式目标,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 实施有了宏观上的把握。通过专家条分理析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语文新教材在编排上创新的内在思路和选文意图,即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 指导意义。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新教材,关键在于用好新教材。 这届高一用的是统编人教版的教材,和上学期的大单元教学思路一致,内容的编排与旧教材有很大出入,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加强反思和监控,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促进师生的主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达摩院和单篇进行必要的转化,重点突第8单元(历史人物名篇)第6单元(小说名著)重点课文,其他以点带面,选读课文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老师点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较顺利完成了人教版 语文《必修下》90%的课文内容,期间我们根据新教材认真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好单元过关考试和中段考试、期末考试,认真做好试卷评讲--质量分析--学情分析--补差提升--教学反思等工作。 二、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高一语文备课组开学伊始人员紧张,增加一位代课老师,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大家齐心协力,攻克时艰,对工作充满热情,老师们团结互助、见缺就补,轮番上阵,从没耽误学生一节课,也没向学校叫苦叫难,难 道他们不累吗?肯定很累,3个班的语文课令人不堪重负。这样超额高效地完成改卷任务,靠的是大 家齐心协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视学校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在关键时刻能够勇挑重担,毫不推脱,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期末统考全级取得了罗湖区第二的稳定成绩。 三、协助开展各项学科活动 利用辅导课协助辩论队举行辩论赛和学校“北大培文杯”作文大赛活动,调动了学生语文学校的积极性。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各班遴选精兵强将参加罗外第六届“荷韵杯”辩论赛,经过一个月的参赛提升了同学们的辩说能力,也为辩论队选拔了优秀人才。“北大培文杯”作文大赛更是在期末掀起了同学们文学创作的热情,在紧张的期末考试之余高一有一百多位同学参加,其中获得深圳赛区一、二等奖多名。除此之外还协助文学社出版“梧桐诗报”一期。 四、加强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定期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大单元教学和学校“双线驱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以及每次的月考情况,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在备课组活动中,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想、收集的资料、制作的课件等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及共同探讨,其他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解读再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互相学习,精准把握教材,教师之间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了对教材的认识,发挥了集体智慧,挖掘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5月全国首届“语参杯”统编教材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文昌中学举行,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均获所在省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备课组高勇、盈盈老师、冯天霞老师、黄辉苑老师全程听课,获益匪浅。 五、培养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高一语文备课组已经有学校杰出的青年教学骨干,如范盈盈老师、徐晓花老师等,在题目的带领下其他青年老师紧跟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新教师参与各个环节的教学实践,发扬传、帮、 带精神,极力为新教师搭建锻炼成长的平台,促使新教师快速提高教学综合素质。本学习胡智源老师的公开课“《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课在罗外开展以“双线混融 先学后教”模式交流活动中获得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