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课文教学 >> (选修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设计
详细内容

(选修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凝聚了5000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由此在教学中要以“立人”为中心,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强化诵读者对文字材料理解,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新课程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展开,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1.通过诵读,正音识字,规范语言。

     诵读古诗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古诗文中有大量文字障碍,如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异体字、异读字等等,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眼到心到口也到,认清字形,辩明词性,读准字音,才能很自然的掌握其含义,在文通字顺的同时掌握大量实词虚词,为日后独立阅读古诗文做好准备。当然,诵读古诗文时,读音一般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必也不应拘泥于古音,对方言土语更应规范。

     2.利用诵读加强背诵,积累名篇。

     诵读时,眼耳口并用是看和听的双重作用。古诗文所传输的内容及形式,时过境迁,字少意深,句法奥妙,难以形成识记敏感,学生死记硬背,不但费时费神,而且收效甚微。朱熹曾强调读书“不可牵强附会,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毫无疑问,背诵是增强记忆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学好语文的一项基本功。古诗文中的名篇,语言精练、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较好的材料,也是学生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让学生花大力气去诵读,熟读成诵,进而达到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这样积少成多,从而使学生不但在名篇中思想得到提升,而且在作文和做人时“有米下锅”。真正实现教学改革地意图,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3.运用诵读培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但学生学古诗文的目的旨在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文言篇目,或记人叙事,或抒怀说理,均为历代名家之精品,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美、音韵美,只有通过诵读的再创造,让口耳开放起来,让心灵开放起来,在诵读中去感悟玩味,不断“反刍”,不断加深,才能为作品所感染,直至爱不释手,掩卷遐思;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全部精力,积极愉快接受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优秀文言作品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若通过诵读感受,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细致人微,更感人至深,一经诵读,也就了然于胸,溢于言表,学生正是从这诵读中,心领神会,获得极大满足,达到审美目的。


《燕歌行并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叙事脉络及其叙述角度。

3.鉴赏对比、用典的艺术手法。

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关于作者】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生活困顿。后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渤海。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时年六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关于边塞诗】

1.形成背景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对于唐的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诗歌创作上,他们融入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就是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2.主要内容

①描写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异域风情。

②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④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情。

⑤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

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⑦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3.常用意象

①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②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狼烟、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④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4.风格特点: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5.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李颀、卢纶等。

6.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虚实、比喻、夸张、用典等。

7.诗句形式: 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写作背景】 

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

  此诗是有感而发。其所感之事,则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解题】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本诗属于边塞诗。

【吟咏诗韵】

 诵读指导: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1.初读:辨“音”

                        逶迤  石   塞草    北   功

    2.再读:吟“韵”,注意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

    3.听读:划“节”,将本诗划分层次。

【把握诗意】

参考译文: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将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纵横驰骋, 天子又特别赐予他们褒奖和恩宠。

军队敲钲打鼓前往榆关, 军中各种旗帜在东北沿海一带连绵不断。

      校尉紧急传送羽书飞奔浩瀚的沙海,匈奴的侵略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人侵凌来势凶猛又夹杂狂风骤雨。

战士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深秋尽是枯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的士兵越来越少。

主帅深受皇帝恩德礼遇,却常常大意轻敌,士兵们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之围。

士兵身穿铁甲辛苦守边很久,妻子落泪挂念丈夫远去只能自己啼哭。

      少妇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远征将士驻守蓟北,只能回首故乡。

边地动荡不安,哪能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荒凉的人世间绝无仅有。               

      早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凄凉的刁斗声叫人听了悲伤。

 战士们互相看着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难道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的战斗多么惨苦,直到现在还思念着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课堂探究】

1.小序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3.理清结构。全诗以非常浓重的笔墨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围绕战事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些过程,请划分结构层次。 

 

4.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用几个词语把下面句子填完整。

这是一场                                                              的战争.

你的理由是:                                                                 

                                                                       

 

5.假如你是这场战争中的一名普通士兵,请问:你们为什么会想念李将军?又想对当时的主将说什么呢?请总结战争失败的原因。 

 

6.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主旨?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③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旌旗。③争:疑问代词。怎么,如何。

  问:“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题:这两首唐诗都是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简明扼要地交代时间、人物和事件和写作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2.事:战争

  人:将帅——士卒

     征人——思妇

  景:塞外秋景

3.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结局)

4. 注定失败、伤亡惨重 、可歌可泣、带来不幸

5. 李广/李牧: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恃勇轻敌,无勇无谋,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恤士兵。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体恤士兵的艰苦。

 战败的原因:

     外部原因: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凶悍。

     内部原因(主要):将领恃勇轻敌,恃恩放旷,贪图享乐,只想邀功请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6. ①赞颂表扬——士卒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②悲悯同情——士卒离家远戍、久战不归、相思之苦

  ③谴责抨击——将帅的骄纵荒淫、腐败无能、不恤士兵。

  ④揭露批判——军中官兵对立,苦乐不均的现象。

 ⑤相思之苦——征人思乡思亲,思妇思亲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主要手法:

     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②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

    出兵时的金鼓震天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辛苦作战与大将军的纵情声色;

    士兵的效命死节与将军的贪功懈怠;

    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与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

  ③运用典故。结尾运用典故,写李广李将军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讽刺了将领们贪功懈怠、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

对比阅读:

  第1题: ①运用了对比,“马后桃花”,指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将关内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茫的冬景聚集到征马上,对比鲜明,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②运用了借代手法(象征也可),“桃花”与“雪”分别代指(象征)家乡的温馨生活与塞外的清冷生活,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

第2题:(1)抒情方式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声传情的手法。

     (2)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①高适诗通过描写明丽之景,表现了边塞的和平宁静;通过写明月下的笛声传遍关山,在思乡的同时表现了盛唐的豪情。

      ②李益诗通过描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芦笛声的凄清,衬托了征人思乡的迷惘和悲凉。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李凭箜篌引》教用课件统编.pptx

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第4单元 古诗词诵读-【衡中课堂】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周测月考(统编版2019).zip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古诗词诵读(教师用书)-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金版新学案】同步导学(部编版).docx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综合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学课件.pptx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新教材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全解(统编版).pdf

最新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含单元研习任务】.docx

最新统编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备课教案.docx

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重难点手册】统编版.pdf

古诗词诵读篇目导读ppt课件50张_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高中古诗文诵读教学.pdf

选修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7z

(中册)古诗词诵读训练题.docx

《临安春雨初霁》.pptx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高考对接练.docx

《锦瑟》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doc

《锦瑟》音频朗读及解说.mp3

《李凭箜篌引》.mp3

《燕歌行》.mp3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pptx

(选修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2022学案).pptx

古诗词诵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课件(50张PPT).pptx

陆游《书愤》.mp3

诗如梦.pptx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锦瑟 书愤 课件.pptx

李凭箜篌引 最终.pptx

选必中 燕歌行并序.pdf

选修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7z

(选修性必修中)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pdf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