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品味诗词之美,探索古诗之意【单元导语】 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让我们从源头出发,顺流而下,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通过本单元的研习,可以增进对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了解。 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还要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单元任务】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读品评赏鉴,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素养目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读品评赏鉴,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部《诗经》,镌刻着几千年前先民们或深或浅的脚印,记录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展卷吟诵,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那跳动的脉搏,听到了那历史的跫音,也听到了那穿越时空的声声叹息…… 一篇《离骚》,我们惊叹于那精骛八极的想象,嗅到了那随风盘旋的花香,看到了汨罗河畔徘徊的身影,更有那颗为国家民族而跃动的心…… 中国诗歌,发源于斯,发展于斯,繁荣于后世。 醉倚纱窗,一季繁华,却不与我有染。独守寒舍,万种风情,唯赋予落花知。待风华正茂,和着平仄交错的韵律,轻弹琵琶语,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溪沙,尽享空山鸟语的诗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风花雪月的柔情,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笑看雾里花,品味云水禅心的超然境界。 于是,在精神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两颗理想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也因有了诗意的点缀,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绚丽多姿! 二、学习任务Ⅰ 【学习活动一】回忆所学,掌握常识。 活动引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本单元所选7首诗歌分别属于哪个时代?高中阶段你还学过哪些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歌?这个时代的典型文学是什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并与大家交流分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交流内容,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
三、学习任务Ⅱ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内容概要。 1.两首先秦诗歌——《氓》《离骚》(节选) 这两首诗都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氓》是《诗经》中叙事性较强的作品,在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自述经历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抒情性。《离骚》(节选)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同时也有自述身世经历的部分,诗人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抒写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 2.一首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更为纯粹的叙事诗,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3.两首唐诗——《蜀道难》《蜀相》 这两首诗的诗风截然有别,又共同表现出盛唐诗歌特有的气象。李白天才不羁,诗风豪迈飘逸,想象奇特,笔意纵横,无拘无束;杜甫老成浑厚,诗风沉郁顿挫,笔力千钧,法度森然,体式谨严。 4.两首宋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 这两首宋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望海潮》(东南形胜)虽为投赠、干谒之作,但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北宋中期世道太平、市井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现实。《扬州慢》(淮左名都)则将一座同样“自古繁华”的城市屡遭兵燹后的惨状呈现出来,并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 四、研习任务三 【学习活动三】整合所学,梳理脉络。 活动引领:请同学们整合讨论交流的结果,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教师选派完成优秀的同学展示,解说自己的成果。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思维导图: 小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我们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时,既关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也要注意立足比较阅读,了解不同时代典型诗歌的典型特点。 五、作业布置 【学习活动四】制作书签,赠送挚友。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也可以原创),制作成书签,赠送给自己的朋友,并在课堂上朗诵这首诗歌。 书签示例: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