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写“红学”研究综述 学案【单元任务】 综述的用途很广,有的是为介绍某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会议综述、活动综述、情况综述;有的是为展开专题研究而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或初步概括目前占有的研究材料,如研究综述(文献综述)、材料综述。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综述,都要遵循“全面、准确、客观、清晰”的基本原则。 综述必须全面反映情况,这就要求充分搜集、占有材料。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搜集相关的内容或成果,尽可能全面地掌事务的现状信息。综述要力求准确,对于主要事实和基本经过要如实叙述,力避模糊歪曲,保证综述的可信性。综述还要力求客观,围绕着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观点,还有支撑这些观点的许多材料。当然,综述所容纳的内容也不是漫无边际的,要根据代表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标准对材料进行筛选,还要对材料形成自己的判断。 写法上,综述的开头,要开门见山,高度概括地介绍综述的主旨,情况,经过或总结的是关于哪个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要纲举目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让千头万绪的材料各归其位。综述的语言,应简明扼要、有概括性,可以适当运用数字、图表等形式,以便于读者理解。写综述可以增强我们思考、应对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全面发展我们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综述及其类型、写作要求和基本写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综述写作的基本要领,尝试写作综述。 【教学过程】 ◆知识储备(自学查找资料) 1.什么是综述?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如《2017年<红楼梦>研究期刊类述评》《<红楼梦> 人物姓名研究综述》《<红楼梦> 岁时节令描写的文学功能研究综述》等。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2.综述的类型 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⑴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⑵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⑶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所以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3.综述的一般格式 一般来说,一篇综述应该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⑴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⑵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即综述的主体部分,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等。 ⑶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⑷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4.写作综述的注意事项 ⑴题目不宜过大,一般来说,题目过大,则不易把握论文的中心,不易深入透彻。 ⑵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⑶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⑷参考文献不宜太旧。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综述一定要反映最新的他人研究情况,如果所引述文献都是若干年前的陈旧参考文献,则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动态。 ⑸引用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学写“红学”研究综述 【学习任务】 活动:“悦读红楼,文心雕梦----红楼人物之我见”主题征文比赛活动。 主题:“红楼人物之我见”,每篇文章围绕一个人物开展即可,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作品要求原创,可借鉴经典评议,若在文章中引用书刊杂志,必须在文末标记文献来源。 时间:6月12日前 形式:电子稿(先交给自己的语文老师)
提示:每篇文章内容和格式要求
【教学建议】 高一同学本学期开展了《红楼梦》原生态阅读、演讲、展览活动,前期有了对《红楼梦》了一定的了解、认知。本次活动可以借鉴学习撰写综述的特点,进一步培养高阶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进而对《红楼梦》的主题形成深刻的思考。 撰写《红楼梦》主题(人物)研究综述,首先,要充分搜索某一主题的相关研究资料,围绕某一人物,按照时间顺序搜集以往成果及研究现状。其次,要如实、准确地提取、概括他人的观点,不能以偏概全。根据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创新性等原则对材料进行筛选,可以重点选择具有影响力的材料。在对材料进行提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材料对于论据的处理方式,观察其研究过程,并在同一研究主题、不同研究结论的材料之间进行比对、评析、借鉴。 撰写综述的正文部分时,一般不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但本次活动以“红楼人物之我见”为主题,所以从自身的阅读体验中展开适当的评论,只是准确、如实地概括,客观反映事实即可。
【学法指引】
【范文参阅】 1.论《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主人公,敏感多疑的她爱使小性儿,时常哭泣使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梨花一枝春带雨”般的“泪美人”;但是诗才横溢才是她的闪光点,幽默活泼,为人坦诚构成她亮丽的一面;面对爱情,她始终痴心一片,用微弱的力量去对抗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是典型的封建知识女性形象。 曹雪芹在塑造黛玉的形象时花了大量笔墨,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寄托了他的叛逆思想,因此,黛玉的形象也就被塑造得丰满而成功,读者在读原著时,往往会被她感动。 一、敏感多疑“泪美人”,尖酸刻薄小心眼,是她最突出的性格特点。 历来,许多读者“贬黛拥钗”,说明黛玉这个封建时代的少女存在着明显的性格缺陷,那就是:经常无理取闹,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说话尖酸刻薄。的确,黛玉是有这些缺点。 多疑使她哭泣。黛玉刚进贾府,宝玉问她是否有玉,他却说:“哥哥这玉是稀罕物,哪能人人都有。”气得宝玉不想要这“劳什子”,取下玉就往地上摔,惹得众人忙劝慰,最后亏得贾母骗他“你妹妹原来也有玉”,这才劝住了。而黛玉认为是自己闯的祸,晚上一人在碧纱橱暗暗落泪,幸好袭人劝慰,讲明宝玉的性情,才把她劝住。 受到冷落,黛玉也泪流不止。《红楼梦》二十六回:晚上黛玉来看宝玉,晴雯心中有气,也没听出是黛玉叫门,索性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人来呢!”黛玉听了,心中委屈,悲悲切切呜咽起来。至次日,是一年一度的芒种节,众人都去玩耍了,黛玉却躲起来葬花,作《葬花词》。她一边低吟,一边哽咽,连宝玉听着也早已痴迷倒了。 每次和宝玉吵架,黛玉总是以泪水作武器,害得宝玉不得不“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书中多次写到宝黛争吵:一次因为张道士要与宝玉说亲,宝玉对这事也很反感,正气头上。而黛玉却打翻了醋坛子,乱生气,还讥讽他,宝玉忙辩解,黛玉不听,哭闹起来,导致黛玉刚吃的药又全吐出来了。 每当触景生情,黛玉就梨花带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李纨宝钗和婶母姐妹叙离别之情时,黛玉见了,先是欢喜,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倚,不免又去垂泪”;三十五回中:“贾母搭着凤姐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头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黛玉总用别人的乐景衬自己的哀情,就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句话:“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让人看了也心酸呀! 黛玉还是个尖酸刻薄的小气女。要是有谁稍微让她看不顺眼,他就使出刀子还尖的语言回敬他。《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到薛姨妈处多喝了几杯酒,李嬷嬷作为宝玉的奶母,少不得要劝上几句,谁知在一旁的黛玉却忙说道:“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个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当李嬷嬷叫黛玉别助着他,也帮忙劝劝宝玉时,黛玉却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李妈妈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对待宝玉,林黛玉也是很刻薄的。每次哭闹不说,还在宝玉没有一点错时把气撒到他身上。有一回,湘云心直口快地拿他与戏子比较,这还了得,黛玉立马脸色大变,赌气回房了。宝玉知道她这次气得不轻,想去安慰她,谁知被她骂个狗血淋头,此时的宝玉更是万分委屈,踱步回怡红院“参禅”去了。这里就是黛玉的错了,人家好心安慰你,你还不待见。但是,不管怎么说,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读者不会联想到她是个歹毒的妇人。 二、美丽聪慧,诗化了的才女。 黛玉虽说是个敏感多疑,说话尖酸刻薄,还经常哭闹的封建少女,但她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是个美丽聪慧诗化了的才女,美丽又有学问也赢得了不少读者的青睐。纵观《红楼梦》,直接描写林黛玉外貌的笔墨不多,只有少少的几处评价,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还有就是宝玉对黛玉的初次印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生态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可以看出黛玉的美并不具体,而是是朦胧的。她的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身世凄美,久病弱美,诗才韵美。 身世凄美。在《红楼梦》第二回:黛玉原为“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这里说黛玉是仙草化成的仙女,让人容易联想到仙女美得清雅脱俗,那么投胎成人,也应是美得不凡。这里借仙草的的美好来写黛玉超尘脱俗之美。 久病弱美。黛玉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身病,天天“药当饭吃”,使他身体羸弱,“行动如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活脱脱一副“捧心西子病态美”。 诗才韵美。最能突出黛玉美的是她的诗才焕发出的诗人气质,让才华与外貌相得益彰,成为秀外慧中的才女。她作的诗,有自己的特点,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葬花词》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如泣如诉,血泪斑斑,淋漓尽致的抒发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愁苦与孤独,连宝玉听了也痴迷倒了。而《秋窗风雨夕》则以描写一系列具体的景物,来强烈地抒发出她孤独、寂寞、忧愁的思想感情。 与人比赛作诗,黛玉同样脱颖而出。《红楼梦》三十七回:众姐妹成立海棠诗社,要限韵作《咏白海棠》,宝玉,探春等人在苦思冥想时,黛玉不以为意,她在“或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等到香烧得只剩下一寸时,加上众人的催促,黛玉“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还夸此诗风流别致呢!《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林黛玉作了三首菊花诗,《咏菊》得了第一名,《问菊》得了第二名,《菊梦》得了第三名,李纨连赞黛玉的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诗才出众,为黛玉的美增添了几分诗意。 黛玉作诗了得,得益于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还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还精通音律,善抚琴。 三、幽默活泼,待人坦诚,增添了几分可爱。 美丽而才华横溢的黛玉,有别于历代知识小姐。她不像养在深闺中的木头美人,足不出户,扭扭捏捏。黛玉是聪明活泼有朝气,幽默风趣的少女,从她的语言中,读者就可以感受得到。《红楼梦》二十五回,黛玉去看宝玉,见众人都在这,因笑道:“今日齐全,谁下帖子请的?”再有二十一回:宝玉心情不好,偏晴雯却不小心将扇子骨跌折了,二人哭闹得不可开交。这时,黛玉进来,不知原委,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儿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引得宝玉袭人扑哧一笑;此外,薛宝钗被哥哥说的不好听的话气哭了,黛玉以为她是因为宝玉的伤在伤心,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棒疮!”黛玉的语言活泼、幽默、俏皮,是个可爱的封建知识少女,使他的尖酸刻薄更可爱。 对人坦诚是她最可爱之处。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黛玉与宝钗是面和心不和,后来宝钗真心对她,她同样用真心报答。一次宝钗听到黛玉用“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艳词来行酒令时,她就把黛玉拉去没人的地方教导黛玉,一向孤傲的黛玉此时颇受感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坦白!对于服侍她的丫鬟紫鹃,她也是听从她的意见,紫鹃说她错了,她默默承认。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真是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还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新作,堪称是"诲人不倦"。 四、叛逆结爱情,勇于反抗封建势力。黛玉与宝玉志同道合,她从不说“混账话”来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而且还与宝玉一同看当时被称为禁书的《西厢记》,《牡丹亭》,叛逆性格与宝玉不相上下。宝玉被贾政打得只剩下半条命时,众人来看望,但是没有黛玉般真心实意,黛玉去看望时没有带疗伤药,只带了一双哭得肿得跟桃子似的眼睛去,宝玉颇受感动,劝慰她说:“不疼了,说疼是骗他们的。”因为黛玉深爱着宝玉,每每听到“金玉良缘”是就怕动摇自己与宝玉的感情,就跟宝玉吵闹不休,她用自己的方式试探宝玉,捍卫爱情,实质上是对“金玉良缘”门第观的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抨击。《红楼梦》诗词评注:《葬花词》概括了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蓄之既久,爆发必烈。是黛玉和贾府封建正统势力相互斗争、激烈冲突的产物。在此,黛玉的反叛可见一斑。 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富含的意义,曹雪芹生于清朝末期封建时代,少年时曾经经历过一段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也目睹了这个大家由盛转衰家庭的命运,曹家被抄后,富贵生活如黄粱梦一场。为了揭露封建家族的腐朽,体现民主意识,写下了鸿篇巨制《红楼梦》。曹雪芹把黛玉写进《红楼梦》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红楼梦》诗词评注称:曹雪芹写背弃正统儒家思想的封建阶级叛逆者的悲剧命运,从而闪现出初步民主主义思想萌芽的色彩。这表明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曹雪芹在她身上寄托的民主意识是很浓郁的,借她的反叛来表达他渴望挣脱封建束缚,走向民主的愿望。
参考文献目录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06年3月出版。 [2] 岳晓东,《红楼梦人物心理分析和情感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 [3]丁广惠,《<红楼梦>诗词评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出版。
2.木秀于林,如何韬光养晦? ——红楼人物谱之晴雯
晴雯,本是贾府管家赖大之母赖嬷嬷买来的小丫头,因带进贾府被贾母看到,贾母喜欢,便送给了贾母。后贾母又将其送给了宝玉。成为宝玉房中的大丫头。 晴雯性格鲜明,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在众多女孩子中是活得恣情纵意、至情至性之人,连黛玉都诸多羁绊束缚,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晴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肆意挥洒,浓烈极致。 宝玉得罪了她,为博美人一笑,陪她一把一把撕扇子,每每读到此处,都心动不已。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小儿女情态,跃然纸上,扑面而来。让戴着面具前行的你我,也仿佛回到那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青葱岁月。 一、晴雯优点突出:生得漂亮、心灵手巧、伶牙俐齿 古往今来,人们衡量女人的第一要求和标准,便是容貌。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晴雯,模样俊俏。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王夫人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王善保家的说,那丫头仗着比别人标致些。 在王夫人眼中,晴雯钗弹鬓送,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曹公说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能与黛玉有一比,可见,晴雯貌美,是所有人不争的共识。 其次,晴雯女工针线更是一绝。 在当时的道德标准下,女子的主要才能并非琴棋书画、诗词文章,而是女工刺绣。宝钗就曾对黛玉言道:说我们做文章,还被人笑死了。晴雯在训小丫头坠儿的时候,也说:这双爪子,拈不得针,拿不得线,要它做什么。贾母送给宝玉的雀金裘,被烧了个窟窿,织补匠人、裁缝绣匠都不能补。晴雯用孔雀金线像界线似的界密了,以假乱真。可见技艺高超。 再次,晴雯伶牙俐齿。 晴雯很聪明,智商很高,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口才了得。 书中也多次写到晴雯牙尖嘴利,说话怼死人不偿命。 几个人在宝玉房中吵架,袭人说,姑娘请先出去,原是我们的不是。“我们”指的是袭人和宝玉。结果晴雯立马怼了回去:你们,我不知道你们是谁,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也没争上去呢,哪里就称得上我们了。 只不过这些优点是把双刃剑,要运用得当,可以如虎添翼。反之,就是招灾惹祸了。晴雯最后被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告状,招了王夫人的最大忌讳:勾引宝玉。在病榻上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凄惨死去。 曹公对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再不知收敛锋芒,明哲保身,那结局就只能是杯具了。从晴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晴雯缺乏忧患意识。 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何止几十个,做着姨娘梦的,又有多少。柳家的五儿,生的漂亮,不就一直想要进园子来。怡红院中的四儿、芳官怕是都有这样的心思。 晴雯自以为是贾母所给的丫头,又艳冠群芳,跟宝玉感情又好,情投意合,这个姨娘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才会丧失危机感,看不到竞争激烈。 在临死之前才意识到这一点。晴雯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凭空生出这一枝节来,有冤无处诉。 多姑娘说,我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谁知你们竟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晴雯想的是大家横竖在一处,所以只顾眼前,在怡红院和宝玉感情虽好,却没有男女之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袭人,打造贤良、老实、稳重的公共人设,最先勾引宝玉的却是她,与宝玉偷试云雨情的也是她。在宝玉心中占上分量,打好内部基础。并且当机立断,背叛贾母,去投靠王夫人,得到王夫人认可,搞定外部环境。成功晋级姨娘,拿到姨娘待遇。如此韬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谁说闺阁女子不懂兵法,不懂三十六计的。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心理学上有种“青蛙效应”,也就是温水煮青蛙。把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快速跳出来。但是把青蛙放进温水,慢慢加热,直到煮沸。青蛙意识到水温过高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跳出来了。 失去了危机意识的青蛙死了,而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危机意识,也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错过了自救的最佳时机,慢慢被蚕食吞没,等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晴雯就是如此,等她想明白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无视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 除此之外,晴雯不懂人性,言语伤人,四处树敌而不自知。很多时候,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别人犹不自知。再者性格火爆,不懂保护自己,枪打出头鸟。只知尽情尽兴,锋芒毕露,热烈纯粹,却不懂人心险恶。以她的先天条件,如果再有不错的后天修为,应该有更精彩的生活。也不用宝玉为她写诔文感叹: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小结:为了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意蕴,为了学写综述,学生可以查找、梳理并比较《红楼梦》主题研讨的成果,了解学者研究的现状,并自主思考,写成综述;除人物外,也可以从某一方面主题的研究成果入手,梳理学者研究论述,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参考文献: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刘再复《红楼梦悟》、刘敬圻《<红楼梦>是这样看女人写女人的》、蒋勋《蒋勋说红楼》、詹丹《重读<红楼梦>》、闫红《她力量——红楼女性的生存之道》、胡菊人《小说红楼》、曾扬华《钗黛之辩》、马瑞芳《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刘梦溪《红楼梦十五讲》、《红楼学刊》。
【学习札记】
下一篇新编 高中语文阅读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