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交流
  • 为什么新课标要求每门课都开发跨学科主题?

    前段时间,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提及新课标相关信息时明确说到: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既然分科会继续存在,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跨学科学习?换句话说,跨学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到底能解决当下学校教育中的什么困境?怎样用好跨学科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大家可能都看过一个帖子:即2016年11月14日,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

  • 课标新风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有这6大方法

    杜威讲“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意思是别人没买走,就不能说卖了。在教育中同理,学生没有学会,老师也不能说教过了。因此,教学一定要有目标,而且目标的主语必须是学生。新课标20多年了,但现在老师们的教案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曾看过一所学校的28份教学设计,还是具有标杆性、示范性的教案,但看完后,说实话我很失望,问题很明显:第一, 教学设计没有目标。我讲过,没有目标的教学设计,就等于盲目逛街。第二, 目标叙写类似如下:_______让学生……______引导学生……______激发学生……______提高学生……______培养学生……主

  • 学术动态 | 四手联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研讨会发言摘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提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考试制度、育人方式等领域改革并行推进。置身于教育大局,作为教育关键环节,高考从理论到实践推出系列举措,考试内容改革持续推进。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高考内容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为落实《总体方案》的要求,做好教考衔接工作,发挥高考对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联合教育部教材局、基础司、学生司,共同召

  • 现在的老师不缺教学技巧,而缺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当我们讨论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时,经常会想到很多关于教学技能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但是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我们一起来看于漪老师的思考——于漪:我经常参加上海市教师的培训和评选工作,有一个问题让我非常焦虑:无论是特级教师的评定还是基地学员的遴选,从书面的表达以及面试来看,老师们最缺失的不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一、关于批判性思维1、思维才有力量应该说,我们的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不用从先圣孔夫子讲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培养了很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国家经济

  • 普通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单元教学的价值定位与教学策略

    单元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课程的基本实施单位,它不是单纯的学习长度设置和学习顺序安排,而是涉及课程观念甚至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从这一角度理解单元教学的本质,抓住核心问题,少在“强调单元教学是不是会排斥单篇教学”“是不是所有教学活动都针对单元目标”“主题组元会不会弱化知识教学”等具体问题上做过多纠缠,才能真正解开理念把握方面的疑惑,扫清教学实施上的障碍。一、依托教材资源,完善单元学习任务1.理解单元学习任务的价值和局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一个基本精神是:教学以

  •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温儒敏总主编全面解读语文教学改革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

  • 教学审美化:南菁高中课堂转型的30年探索

    【本文摘要】如何平衡学生“考试成绩”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张力、增强教师“因规施教”与“实践创造”之间的弹性、构建学校“美育特色”与“五育融合”之间的关联是美育特色校南菁高中课程转型需要深度思考的核心问题。经过30多年的深耕实践,南菁高中探索出一条以教学审美化为抓手的有效路径:首先,通过明晰概念内涵、厘清目标指向、探索生成机制而形成教学审美化办学主张;然后,充分融合文理学科特点而构建“一体两翼”实施范式;再后,探索出“四步九环”课程开发流程并研制出课堂评价量表;最后,完善保障体系。由此,整体实现普通

  • 深度阅读教学:思辨性阅读中的文化建构 ——《烛之武退秦师》两个追问引发的三重思辨

    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深度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HE210122。【摘要】“烛之武他为什么能退秦师?”“烛之武他为什么去退秦师?”两个看似简单的追问却能引发深层的思维风暴和文化追寻。当今高中语文新课堂建设应该引领学生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历史的、当代的双维视角中去“辩证地审视和评论”,探寻其中的“深层原因”、建构“深度认识”和“深刻体悟”,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外去充分挖掘“课程的隐性价值”①,努力搭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②。【关键词】

站群导航
  公司名称:罗湖区高勇名师工作室   详细地址: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联系电话: 13691989055 
邮箱:gaoyong8899@163.com   业务QQ:383610293   微信号: 13691989055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


seo seo